清涧:“非遗+”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9-02 06:52:02 编辑:郝莉娜 责编:王丹

白军锋(左一)教学生做泥塑。刘婕宇 摄

近年来,清涧县以“非遗+”为纽带,将培训、就业、教学等环节有机串联,让代代相传的老手艺挣脱时光束缚,在动态传承中绽放新光彩。

“非遗+培训”:乐享指尖上的快乐时光

傍晚时分,清涧县文化馆的农民画培训课堂上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学员们围坐在一起,在老师的细致指导下,用画笔专注地勾勒线条、填充色彩,描绘出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与生活情趣的农民画。

学员白莉萍是培训班的“铁杆粉丝”,除了农民画,她还参加过布堆画、剪纸等培训。“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新技艺,还放松了身心,特别开心。”白莉萍说。

“非遗+就业”:清涧煎饼香飘致富路

清涧煎饼作为当地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以薄如蝉翼、鲜香可口的特质,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味觉记忆里。为了让这门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同时助力群众增收,清涧县开设清涧煎饼制作技艺培训班,邀请非遗传承人担任授课老师,从选料、磨浆到摊制,手把手教授煎饼的制作方法。

学员高丽和惠雪峰是煎饼培训班的“优秀毕业生”。培训结束后,他们合伙开起了煎饼店。如今,小店生意红火,他们的日子过得蒸蒸日上。高丽笑着说:“我之前一直在家里照看孩子,等孩子长大了,正好赶上这个培训。现在开了煎饼店,生意挺不错的。”

“非遗+教学”:播撒非遗传承的种子

在刚刚过去的暑期,清涧县泥塑手艺人白军锋的工作室里热闹非凡,泥塑爱好者们围坐在他身边,专注地学习泥塑这项非遗技艺。徐树森跟随白军锋学习泥塑与陶艺已近4年,如今,徐树森不仅熟练掌握了各项技巧,还开设了趣味陶艺班。

“跟着白军锋老师学泥塑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老师教得特别用心,让我在学习泥塑技艺的同时还感受到了它的乐趣。现在我自己也开了体验店,能把学到的手艺传授给更多人。”说起自己的经历,徐树森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非遗+研学”:触摸黄土文化的脉搏

在清涧,“非遗+研学”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暑假期间,来自宁夏大学的学生们被清涧的非遗故事深深吸引。在县文化馆,他们跟着传承人学唱道情,拿起剪刀学剪窗花,在亲身体验中,触摸黄土文化的脉搏。“清涧的非遗特别有魅力,作为年轻人,我们有责任把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宁夏大学学生邸悦说。

近年来,清涧县通过“非遗+培训”“非遗+就业”“非遗+研学”等多种模式,不仅培养出一批年轻的非遗爱好者,还促进了就业增收,让非遗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交出了一份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精彩答卷,绽放出绚丽光彩。

通讯员 刘婕宇 王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