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山4万余亩稻田蟹迎来收获季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9-23 00:01:39 编辑:李 娜
九月十八日,横山区林博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乔建兵(左)和工人一起捕捞螃蟹。记者韩飞摄
秋风起,蟹脚肥。近日,横山区4万余亩稻田蟹迎来收获季。养殖户们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捕捞、分拣、打包,忙得不亦乐乎,无定河畔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9月18日,在横山区林博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里,有着十余年养殖经验的负责人乔建兵正在带领工人捕捞稻田蟹。“这段时间几乎忙得脚不沾地,基本上每天能卖出扣蟹六七千斤、成蟹七八百斤,客户多的时候一天的销售额就有12万元。我们无定河畔的稻田蟹品质好、不愁卖,现在都已经销到了新疆、黑龙江、青海等地。”乔建兵笑着说。
在横山,像林博源这样的专业合作社并不少见。它们依托“合作社+基地+农户”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为周边农户统一供应优质蟹苗,全程共享科学投喂、水质管控等养殖技术,推动4万余亩稻田蟹实现标准化养殖。
品质上乘的稻田蟹,也吸引了不少本地消费者慕名前来。“今天总共买了5箱,一部分留着自己吃,剩下的准备送朋友。这里的稻田蟹蟹黄满、香味浓,我每年都会来买一些。”市民束晓说。
标准化养殖为稳产增产奠定基础,生态循环模式则是稻田蟹品质提升的关键。近年来,响水镇驼燕沟村作为横山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积极探索生态养殖新路径,构建起“稻草养牛—牛粪培育蚯蚓/黑水虻—虫粪用作育稻秧肥料及还田有机肥”的生态农业循环体系,让农业废弃物实现全方位资源化利用,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为稻田蟹的生长营造了优质生态环境。
“今年我们又在无定河畔的稻蟹共作片区推广了黑水虻高蛋白饵料,不仅使得螃蟹的品质有了较大提升,还将上市销售时段延长了两个多月,初步构建起了绿色循环、高效多赢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横山区水产工作站站长王文章说。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坚实支撑。近年来,横山区连续出台稻渔特色产业奖补办法,每年整合专项资金对新增稻渔种养面积给予每亩400元的补贴,对续建稻渔种养面积给予每亩200元的补贴,全面激发了农户参与稻渔种养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目前,该区无定河流域共分布有养殖大户27家,稻田蟹捕捞季每日可销售扣蟹上万斤、成蟹3000余斤,日均销售额突破30万元。
“我们将充分发挥‘稻蟹捕捞节’等活动带动效应,全面打通‘线上+线下’销售链路,加快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横山区无定河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奠定更加坚实的产业基础。”王文章说。
记者 慕荣 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