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风 | 老家娃娃不外流 乡村振兴养分足

来源:榆林网 时间:2025-07-13 16:27:00 编辑:李小龙 责编:王丹

陕北的村村镇镇,沟壑纵横,干旱少雨,本是劳动力外流的“重灾区”。然而,延安河庄坪镇却逆势而上,常住人口连年增长,2023年达3.8万人,去年又有5000多人“回流”,甚至一度出现车辆拥堵的“甜蜜负担”。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振兴密码?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河庄坪镇深谙此理,将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他们巧设教育基金,一手抓“硬实力”留人,扩教室、拓操场、建宿舍;一手铸“软实力”留心,重奖优秀教师,吸引优质资源扎根乡村。如今,这个大山沟里的乡镇竟拥有5所学校,在校学生8600人,教师850人,义务教育阶段“要啥有啥”。河庄坪用教育拴住了娃娃的心,也留住了家庭的根。

乡村振兴,要有人,才能干,也是为人,才振兴。河庄坪“留下一个娃”的背后,是“振兴一个家、激活一个镇”的深远谋略。教育兴旺了,产业也随之勃发:青年刘浪浪返乡经营大棚,带动村民共富;毛伟带回电商“新农具”,让延安小米“飞”出黄土高坡;招商引资企业年产值3500万元,300余户农户“家门口”就业。更妙的是,镇上还结成创新创业联盟,民宿、研学、特色养殖等11条产业链如“雨后春笋”,织就了一张“留得住人、引得回雁”的致富网。

河庄坪的实践印证:从教育中寻找振兴乡村的“养分”,破解基层农村面临的“孩子读书,大人打工”的困境,完整的学校体系吸引学生留在本地接受教育,减少人口外流。更关键的是,因为教育带动本地经济发展、活跃,还吸引更多像“刘浪浪”“毛伟”的本土青年返乡创业或服务本地,形成“知识反哺乡村”的良性循环。如今,返乡青年用脚步投票,家长用选择点赞——这条“以教兴产、以产聚人”的路,正让黄土高原上的小镇焕发“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生机。

王丹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