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风 | 人车齐礼让道路更通畅 劲吹文明风出行更安全

来源:榆林网 时间:2024-04-29 23:11:40 编辑:王丹 校对:张倩 责编:王丹

为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规范行车秩序,切实保障行人特别是未成年人、老年人的通行安全,进一步营造文明礼让的和谐交通环境,陕西省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决定从4月1日起至2024年底,在全市开展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三类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鼓励市民群众通过榆林交警“随手拍”平台积极举报。

斑马线,这是无数人从小就见识过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也是观察社会风气和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甚至是歌者抒情的对象,承载着人们丰富复杂的情感。当然最重要的,是斑马线对维护正常交通秩序、保障行人生命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年,斑马线“车让人”劲吹文明新风、和谐人际关系,行人与司机的默契互动,也成了斑马线上的一道风景。有司机向犹豫的行人示意先走,有行人向礼让的司机伸出拇指。这些温馨瞬间,氤氲城市温情、提升城市温度,也让一座城市更为宜居,赢得更多美誉和口碑。

任何一项规定的出台与实施,总会有一个认知深化的过程。人的立场不同、站位不同、考量不同,都会出现不同的评价,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车让人”“五米禁停线”等交通新规,都曾引发过广泛的争议,也都在实践中扩大了共识、形成了自觉。但是,还是有些人对车让人认识不足,执行得不自觉、不到位,为安全埋下隐患。这就是榆林市开展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一个原因。而要使专项整治行动顺利进行,取得预想成果,就必要对礼让行人加深理解。

从人本理念观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崇尚以人为本,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以儒家为代表的较为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双“至上”。体现在道路交通上,就是车让人。这是对人的路权的尊重和呵护,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对传统美德的彰显。

从法律维度出发,车让人是法律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未减速行驶的;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未停车让行的;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未避让的,都在《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处罚之列。法治国家,公民包括每个机动车驾驶人员,遵纪守法是没得商量的行为规范,谁都必须遵照执行。

从实际效果考量。车让人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行人特别是老人和未成年人的出行安全。据公安部统计,2014-2016年近三年时间里,全国各地在斑马线上共发生机动车与行人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90%的事故原因,就是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而北京2021年8月开始“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仅半年,就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市路口未礼让行人事故数量下降45.5%,路口交通违法现象大幅减少,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这些实证,正是人们普遍点赞车让人的根本原因。

人车齐礼让、道路更通畅,劲吹文明风、出行更安全。斑马线安全,是司机和行人共同的责任。法律规定只是对人与车路权谁优先的调整和界定,解决安全问题尚需车与人共同努力。司机不得无视斑马线上正在通行的路人,不按规定行驶;行人不得无视交通指示灯、斑马线,直接过马路或站在斑马线上打电话、三三两两结伴而行,都是应该坚决杜绝的行为。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共同维护城市交通便捷通畅,共同守护市民出行安全放心。

雷钟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