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祭扫 让清明更“清明”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04-03 23:27:26 编辑:李 娜 责编:王丹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时节祭奠先人、缅怀逝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但自古沿袭下来的烧纸钱、放鞭炮、燃蜡烛、摆贡品等习俗,不但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还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有必要予以改进。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群众的安全意识逐年提升,文明祭扫理念渐入人心。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等绿色文明的祭扫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香烛、纸宝、鞭炮,成为清明祭扫的新风尚,让老节日过出新味道。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大地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此时,人们用鲜花祭扫先人,寄托哀思,表达敬意,别有一番新意。一束菊花、一个鞠躬,几许默哀、良久静思,过程简洁却不简单,仪式肃穆而不敷衍,情感饱满而不轻慢,同样能够表达生者对逝者的追忆与祭奠,远比那些嘈杂而奢靡的祭祀有意义得多。
如今,清明节已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人们有时间去缅怀祭扫先人和革命先烈,实乃得民心、顺民意的事。但这对于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来说,若想回到家乡去祭扫,假期显然不够。因此,网上祭奠应运而生。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网上祭祖不悖于传统祭祖方式,既是对传统祭祖方式的继承与延伸,也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事实证明,网上祭奠好处多多,不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适用性强,方便快捷,更可以永久保存,激励后人,不失为文明而又实用的好方式。
诚如《历书》所言,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文明祭扫,心意不减,意蕴更浓。收获环境之“清”、心灵之“明”,这是清明节的应有之义,也是城市文明的生动体现。
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