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亲看病不再远行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7-21 09:14:59 编辑:李强 校对:张倩 责编:王丹

夏志强(右一)和同事在查房。叶子 摄

在定边县人民医院新落成的院区里,急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卒中中心主任夏志强步履匆匆。搬迁新院区仅60天,他已带领团队完成了29台开颅手术和16台脑血管介入手术,其中多项技术实现了定边县乃至榆林市的“零突破”。从榆林市三甲医院的骨干医生,到家乡医疗事业的开拓者,夏志强用精湛医术和坚定选择,在故土守护着父老乡亲的生命健康。

故土召唤

舍弃“高地”填空白

“多亏遇到夏医生,老妈的手术及时又成功。”患者家属任翠宁紧握锦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有夏医生在,老百姓看病真的不用往外面跑了!”

任翠宁的肺腑之言,正是夏志强当初“逆行”回乡时最渴望看到的场景。

2023年,已在榆林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担任副主任的夏志强,得知家乡定边县人民医院硬件条件大幅改善,但脑血管介入等关键领域人才匮乏时,回乡的念头变得无比强烈。

“国家政策支持县域医疗中心的发展,家乡的父老乡亲也需要。”顶着不解的目光,夏志强踏上归途。

回到定边,他立刻将“阵地”前移到最前沿——诊室直接设在急诊科,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投入抢救。“你必须要第一个冲到前边,以身作则。”他深知,每一分钟的争取都可能关乎生死。

刀尖起舞

首例攻坚显担当

回到家乡,夏志强面对的不仅是期待,更是亟待填补的技术鸿沟。

近日,一位86岁高龄的患者突发脑动脉瘤破裂,命悬一线。更棘手的是,老人因先天性髋膝关节畸形无法伸直双腿,常规的经股动脉手术入路无法实施。

面对这个高风险病例,夏志强提出该院尚无先例的经桡动脉(手腕穿刺)入路栓塞方案。他迅速启动多学科诊疗(MDT),联合胸痛中心、麻醉科、神经内科等专家协同作战。手术台上,他全神贯注,导管沿纤细的桡动脉精准抵达颅内动脉瘤腔,成功栓塞动脉瘤。术后半小时,老人便苏醒了。

类似的“首例”还有很多:急性脑梗死的机械取栓术、颅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显微镜下经侧裂脑内血肿清除术……这些突破,让“大病不出县”成为可能。

薪火相传

团队聚力惠乡亲

技术突破非一人之功。夏志强深知,要让群众们长久受益,必须建强团队,激活全院协作。他任职院长助理一职后,接手新组建的急危重症医学科,团队与医院新院区同步“开张”。他信奉的管理理念是:“严管就是厚爱,团队为先。”

“夏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深静脉穿刺、呼吸机参数调节,还有开颅手术显微内镜下的操作。”住院医师薛登亮是团队最年轻的一员,他真切感受到夏志强“严管厚爱”下的倾力投入。夏志强将重症医师进行专业分组(外科、内科、介入),要求年轻医生必须身临病床、沉下身子细致入微地观察病情,多看书、多学习、多练习。更重要的是,要像对待亲人一样与患者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团队60天内收治60名危重患者,急危重症转诊率骤降70% 。急诊应急抢救响应时间从过去近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

“过去脑血管病患只能溶栓或转院,夏志强的到来,我们才真正填补了脑血管介入治疗的空白。”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夏和平感触颇深。如今,夏志强主攻“脑”,夏和平负责“心”,两人密切配合,成为守护乡亲心脑健康的“黄金搭档”。他们共同推动了卒中、胸痛、急诊、重症“三维一体”化运作,联合胸痛、创伤中心,实现多学科快速联动,抢救响应缩至10分钟内。卒中中心成功申报陕西省县域重点学科,急性脑梗死取栓成功率提升至96%。

记者 叶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