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峡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1-24 08:50:37 编辑:康敬卓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在陕北大地的怀抱中,榆林城北,有一处被岁月雕琢的瑰宝——红石峡。它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自然的传奇与人文的华章,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吸引着无数心怀憧憬的旅人前来探寻。
初次听闻红石峡,是在一个茶香氤氲的午后,友人的描述里,那是一个充满诗意与神秘的地方。于是,在一个阳光正好的日子,我背上行囊,踏上了前往红石峡的旅程。
当我站在红石峡的入口,一座古朴巍峨的门楼映入眼帘,“红石峡”三个大字高悬其上,苍劲有力,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它的不凡。踏入其中,清风拂面,带着丝丝凉意,似乎在温柔地欢迎着远方的来客。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眼前的景象让人惊叹。峡谷两岸,红石高耸,犹如两片巨大的屏风,将榆溪河紧紧环抱。这些红石,历经亿万年的风雨洗礼,表面斑驳,却散发着一种古朴而厚重的气息。在阳光的照耀下,红石泛着迷人的光泽,宛如被岁月镀上了一层金边,与碧绿的榆溪河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榆溪河的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一曲美妙乐章。水中的鱼儿欢快地游弋着,时而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为这宁静的峡谷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河畔杨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轻轻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如梦如幻。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摩崖石刻的天地。峡谷东西两壁,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石刻,犹如一座庞大的书法博物馆。这些石刻,大者丈余,小者寸许,篆、隶、楷、行、草,诸体皆备,笔力雄健,风格各异。它们有的刚劲有力,如苍松挺拔;有的飘逸灵动,似行云流水;有的古朴厚重,像历史的沉淀。每一幅石刻都蕴含着书写者的智慧与才情,记录着他们的豪情壮志、人生感悟。
我缓缓走近,仔细端详着这些石刻。“榆溪胜地”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字体雄浑大气,据说是晚清将领左宗棠所题。旁边的“力挽狂澜”,字迹苍劲有力,透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还有那“还我河山”,是抗日将领马占山的心声,每一笔都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慨。这些石刻,不仅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穿越时空,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沿着崖壁上的石阶拾级而上,便来到了石窟群。这些石窟的开凿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历经岁月的侵蚀,依然保存着独特的韵味。窟内供奉着各种佛像,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庄严肃穆,虽然色彩已经斑驳,但依然能感受到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站在窟内,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扑面而来,让人的心灵瞬间得到了慰藉。石窟之间,有狭窄的通道相连,走在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峡谷之上,整个红石峡被染成了一片火红。“红山夕照”的美景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心醉神迷。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轮廓变得更加柔和,仿佛被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榆溪河的水面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金色的丝带,蜿蜒流淌。峡谷中的石刻和石窟,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庄严肃穆,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
此时的红石峡,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又似一首深情的诗篇,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我静静地坐在崖边,看着眼前的美景,心中感慨万千。红石峡,它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让我们在欣赏它的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总是在忙碌地追逐着生活的满足,却很少有时间停下脚步,去欣赏身边的美好。而红石峡,就像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它静静地守护着这份宁静与美好,等待着有缘人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夜幕降临,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红石峡。回首望去,那片被夜色笼罩的峡谷,依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我知道,这次红石峡之行,将成为我心中一段难忘的记忆,而红石峡的美也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作者 闫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