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橄榄绿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1-22 08:55:34 编辑:李小龙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全市军民弘扬家国情怀,广泛宣传我市军政军民在奋进强国强军事业上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风采,弘扬“爱我人民爱我军”的社会风尚。本报即日起开设专栏,刊发“军民同心 共筑长城”征文部分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作为一名军嫂,我对“拥政爱民”这四个字,有着深入骨髓的理解和体会。它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丈夫每一次枕戈待旦、每一次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也是我坚守后方、耕耘三尺讲台时心中不灭的光亮。
记得去年除夕的视频通话,丈夫身后是贺兰山哨所飘扬的鲜艳国旗。零点的钟声敲响,他和战友们庄严地对着镜头敬礼。那一刻,屏幕这端的我泪眼模糊,瞬间读懂了他常说的那句“一家不圆万家圆”的深意。是啊,这些年,我从那个换灯泡都笨手笨脚、初为人母时手忙脚乱的弱女子,成长为能独自扛起煤气罐、能独自修好漏水水管的“女汉子”,从看着双亲体检报告彻夜失眠,到如今能微笑着安抚老人、独自带他们看病拿药。那些丈夫缺席的日日夜夜,那些独自面对的困难与挑战,都化作了我成长的勋章,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丈夫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我的丈夫雷翼,是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现任武警宁夏总队银川支队某部文书。自2013年秋天踏入军营,忠诚与奉献便融入了他的血脉。十二年军旅生涯,他从懵懂青年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工作优秀的业务骨干。他总是说:“政治工作要写在纸上,更要刻在心上。”我知道,支撑他的,是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每次看到探亲时他把那枚熠熠生辉的党徽端正地别在常服上,看到他带着战士们在党建墙前重温入党誓词,我就想起他常说的:“党员要先做标杆,再当文书。”银川的风沙磨砺了丈夫的嗓音,但在视频里教儿子唱《强军战歌》时,那份深沉的温柔却从未改变。
丈夫所在的部队,本身就是“拥政爱民”的钢铁长城。作为文书,他或许不像一线战友那样直面硝烟,但他指尖流淌出的每一个字,处理的每一份文件,都关乎着部队政策的精准传达,关乎着爱民助民行动的部署落实。记忆中,他连续28天奋战在岗位上,我手机里至今珍藏着一张令我动容的照片:瓢泼大雨中,他蹲下身子,为一位老人撑着伞,自己的迷彩服后背早已湿透,却小心翼翼地将配发的防护服严严实实地裹在群众身上,生怕淋湿了群众。清晨的阳光洒在银川市金凤区敬老院,他和战友们为老人们修剪指甲、测量血压,那认真记录健康数据的挺拔身影,是我心中最可靠的模样。
“军人爱民为本、军属拥政是根”,丈夫在前方守护大家,我在后方也要建设好小家,并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份军民深情贡献力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三尺讲台是我的“战场”。我热爱这份工作,努力提升专业技能,用心用情呵护每一棵“幼苗”。当看到榆阳区人民政府授予我“优秀教师”称号,当区级课题《幼小数学教育内容衔接的问题研究》顺利结题,当我在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特别是荣获榆阳区“三八红旗手”和榆林市“最美军嫂”称号时,我深知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像我一样支持国防事业、默默奉献的军属群体的褒扬。
记得“三八红旗手”颁奖那天,我特意佩戴上丈夫送我的那枚党徽。主持人问及获奖感言,我说:“军嫂和教师都是播种者,一个播种下保家卫国的信念,一个培育着爱国拥军的幼苗。”这句话后来被孩子们编成了可爱的童谣,在榆阳区的“双拥晚会”上清脆地唱响,那一刻,我无比自豪。我的课题研究中,还专门融入了“军事游戏数学化”模块。当孩子们用积木搭建起“长城烽火台”来学习立体几何时,我知道,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匠心独运,更是我作为军属,献给部队、献给丈夫的“别样情书”。
上个月社区送来了“光荣之家”的门牌,儿子用稚嫩的笔触在下面画了三个紧紧挨着的小人。我告诉他:“爸爸的怀抱虽然很远,但他的爱就像天上的北斗星,永远为我们指引着回家的方向。”每次路过幼儿园的荣誉墙,看到他骄傲地指着“军娃”标签时那自豪的小模样,我就想起丈夫常说的那句话:“军功章啊,有你们的一半!”
最近,我常常会梦到丈夫休假的日子。厨房里飘出他拿手的红烧肉的香气,阳台上晾晒着他洗干净的军装,映着温暖的晨光。醒来时,枕巾往往是湿的,耳边却仿佛听见广播里正播报着他们部队立功受奖的新闻。我忽然明白,我们虽然相隔千里,但我们同样在用爱与坚守书写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承诺。
万家灯火璀璨,而丈夫就像一座矗立的界碑,守护着一方安宁,这永远是我心底最动人的风景。他在军营建功立业,我在教育战线发光发热。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待到丈夫解甲归来时,我们一起细数这些年的荣耀与成长。
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