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有清欢 岁迎小雪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1-22 08:54:37 编辑:李小龙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小雪,明明冠着“雪”的名讳,本着浸入骨髓的清寒与静谧,却在季节的素笺上,未曾流露半分雪的讯息。

没有雪的小雪时节,时间像一群羽翼洁白的飞鸟,自苍穹俯冲而下,掠过榆林的街巷与山峁,又默无声息地振翅远去。整座城市像披了件半透明的素纱,轻薄的寒意缭绕在楼宇和古巷里,行人裹紧衣领,脚步匆匆踏过街巷,鞋底与青石板触碰的声响,在清冷的空气里漾开,多了几分寂寞的回响。当朔风掠过红石峡的岩壁时,不仅没有雪花相伴,反而多添了几分苍劲,一次又一次撞击那些镌刻在崖壁上的刻字,这样粗鲁的举止非但没有削弱历史半分的厚重,反而将石壁间高悬的雄心壮志吹得愈发振奋。那些历经千年风雨的墨痕与刻痕,裹着一层初冬的萧瑟,似是故人遗落在边塞的诗行,在晨光驱散薄雾的时刻,少了几分朦胧的柔情,多了几分沉郁的严肃。峡间的流水尚未封冻,依旧带着几分灵动,缓缓淌过浅滩与石缝,清澈的水波映着两岸陡峭的崖壁,映着天空淡淡的云影,没有旁白,独自成了一首静默的诗。偶有几只飞鸟掠过水面,翅尖划破平静,留下一圈圈涟漪荡漾成不同的圆满。它们清脆的鸣啼穿过峡谷,与崖壁的回声相拥相和,谱写了一曲独属于陕北的冬季恋歌。

没有雪的点缀,红石峡的崖壁更显挺拔峻峭,大自然用最锋利的刻刀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帮他剔除了多余的旁枝侧节,好让他清清爽爽与清冽的流水、萧瑟的草木构成一幅层次分明的画卷,每一笔都把塞北的雄浑与苍凉写成气势磅礴的“边塞初冬图”。然而,当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在水面,碎金般的光斑随波荡漾,又给这清寒的初冬,添了几分暖意。

小雪时节的镇北台依然静静伫立,如一位阅尽沧桑的老者,沉默而坚定。就像以往的每一个冬天、每一个小雪时节,他早已习惯了这份“无雪”的常态,习惯了柳树的叶子褪尽绿意,像一只只枯蝶般在风里打着旋儿舞蹈,缓缓飘落。这座曾见证过无数金戈铁马、烽火狼烟的古台,如今早已褪去了战火和硝烟,那些波澜壮阔的过往,都化作了口耳相传的故事,在岁月里慢慢沉淀。曾经被残雪覆盖的城堞,此刻虽无香雪拥伴,却仿佛早已做好了准备,静待不久后新雪降临的欣喜。

镇北台,始终坚守在原地,看日出月落,看四季更迭。站在镇北台顶极目远眺,没有雪雾的遮挡,视线格外开阔。城市的轮廓如一条蜿蜒蛰伏的巨龙,静卧在苍茫辽远的大地之上。高低错落的楼宇,与厚重的黄土本色在暖阳下渐渐交融,少了银装素裹的惊艳,却更显几分雄浑壮阔的本真风骨,将塞北的苍劲与沉稳,尽数镌刻在天地之间。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与天边的云霭连成一片,淡淡的烟火气在清寒的空气里弥漫,给这片辽阔的土地添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温暖。风过台顶,卷起地上的枯草与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低语着往昔的岁月,又像是在诉说着此刻的宁静。没有雪的小雪,让镇北台的沧桑与厚重愈发凸显,每一块城砖、每一道纹路,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让人在凝望间,心生敬畏与感慨。

暮色渐浓,榆林老街在夜色中渐渐慢了下来,青石板延伸开的长街经过两旁路灯的暖黄熏染,多了几分柔和的暖意。时间与节气,多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肩搭着肩,在人世间来来往往,从不停留、从不眷恋,毫不忌讳那些挽留的目光与悲伤的叹息,始终带着一种坦荡与洒脱,奔赴每一个崭新的日子。

老街两旁的店铺,木门上凝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在灯光下泛着雾蒙蒙的温馨。屋檐下悬挂的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暖黄的光晕透过窗棂洒出来,将路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映在青石板路上。卖羊杂碎的小店飘出阵阵热气,混杂着羊杂的鲜香与肉夹馍的醇厚,在寒冷的空气里氤氲开来,暖了行人的鼻尖,也暖了人们在寒风中奔波的心房。店里的伙计热情地招呼着客人,爽朗的笑声穿过门缝,与街上偶尔响起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老街最动人的烟火旋律。没有雪的覆盖,老街的青瓦、木梁、雕花窗棂愈发清晰,那些沉淀在时光里的韵味,在夜色与灯光的映衬下,愈发浓郁,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沉醉在这份独有的惬意与安然中。

沿街的老槐褪去了葱茏的枝叶,光秃秃的枝丫伸向墨蓝色的天空,像一幅简约的水墨画。偶尔有几片迟落的叶子在风中盘旋,最终轻轻落在墙角,或是停在行人的肩头。转角的城楼旁,几位老人围坐在小马扎上,裹着厚厚的棉袄聊着家常,话语间纯真地道的陕北口音,温暖而亲切。他们的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眼神却透着平和与安详,仿佛早已与这节气、这土地融为一体,在无雪的小雪里,享受着这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不远处,几个穿棉袄的孩童奔跑嬉戏,笑声清脆响亮,惊起了屋檐下栖息的麻雀,它们扑棱棱地飞起,掠过老街的上空,留下一串灵动的剪影。

小雪虽无雪,却自有其韵味。它没有大雪纷飞的壮阔,却有着清寒静谧的雅致;它没有银装素裹的惊艳,却有着苍劲雄浑的本真。这份独特的景致,像一杯清淡的茶,初尝时略带几分苦涩,细细品味,却能从中品出岁月的静好与生活的清欢。人们顺应时节,调整着饮食起居,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面,一件厚实温暖的棉袄,一杯驱寒暖胃的热茶,都是对这个节气最温柔的回应。这份尊重自然的生活态度,蕴藏着古人流传千年的生存智慧。

小雪节气所承载的,从来都不只是一场雪的约定,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温暖的春日,无论是有雪的惊喜,还是无雪的平淡,都应怀着一颗平和的心去接纳、去感受。唯有与自然和谐共生,顺应时节的节律,才能在岁月流转中收获内心的平和与长久的安宁。就像榆林的山与水、城与街,在几百年的时光里,始终与季节同频、与自然共振,才能在岁月的洗礼中,沉淀出独有的韵味与风骨。

夜色渐深,榆林老街的灯光依旧温暖,镇北台的轮廓在夜色中愈发清晰,红石峡的流水仍在静静流淌。没有雪的小雪,就这样在清寒与静谧中悄然度过,它没有辜负人们的期待,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着冬日的美好与诗意。这份跨越千年的时令智慧,如同深埋在这片土地下的宝藏,在岁月的流转中,不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新时代的土壤中,这份智慧也必将被赋予新的内涵,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指引着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回内心的宁静,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收获最本真的快乐与幸福。

小雪已至,冬意渐浓,无雪亦清欢。愿我们都能在这清寒的季节里,守住内心的温暖,在岁月的流转中,与美好不期而遇,与温柔紧紧相拥。

韦慧娟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