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张闻天故居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1-06 08:30:31 编辑:张倩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张闻天故居,坐落在上海浦东新区的祝桥镇邓三村,是一座一正二厢房庭院。院前青砖铺路,绿化非常到位,菜园、竹林、桔树葱翠碧绿;屋后有小溪流水,竹篱笆四周环抱,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和江南特色。

1985年9月,张闻天故居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云同志为张闻天故居题写了匾额。198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张闻天故居进行了全面修缮,保留了故居原貌。我们可以看到张闻天堂祖父张子盘居住的房间、张闻天父母和胞弟张振平居住的房间、张闻天出生及与原配卫月莲结婚的房间、张氏族里聚会议事的地方,以及张闻天在故居生活起居的用品和场所等。2001年6月,张闻天故居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张闻天故居正房西侧和西厢房之间,我们还看到了张闻天原配卫月莲的墓碑,在苍松翠柏和葱茂的铁树下,安静地长眠于她熟悉的故居院内。

在张闻天故居西侧,上海市政府于2007年批准新建了一幢二层楼陈列馆,主要用于展陈张闻天同志生平事迹及档案管理。陈列馆分诞生·求学、投身新文化运动、踏上革命道路、在总书记的岗位上、在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去东北开拓、外事工作岁月、逆境中的求索、狂澜中升华、追思与遗产共10个部分。陈列馆还展陈了张闻天同志生前珍贵的304幅照片,162件实物,生动展示了张闻天同志追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和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贡献。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予以题词,高度概括了张闻天同志光辉的一生。

在陈列馆,还看到了1942年2月张闻天带领“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北上神府农村考察的内容,而且看到了几张很珍贵的照片。

1942年2月18日至4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张闻天,带领“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一行10位同志,张闻天任调查团团长。为了工作方便,他化名为张晋西。

在神府农村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张闻天一行分别对贺家川、贾家沟、孟家沟、闫家山、西山上、尚家庄、路家南坬、崔家峁等8个自然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他们调查的内容有:行政区分、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口与土地、原始的农业小生产、土地质量、土地分配、农业、劳力、役畜、肥料、种子、农作物的耕作过程、各种农作物的耕种面积及产量、各种耕地上人力与畜力的消耗、每垧土地的产量、革命后阶级关系的变化、人口与劳动力的分配、租佃关系、雇佣关系、典地与卖地、借贷牛羊的分配与租借、放羊与站羊、商业、物价、经济的自给自足、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政治情况、各种负担、物质生活、文化、村政权、村政权下的各种组织、乡政府等。

为了解到第一手材料,张闻天住在农民家里,亲自进行驻地农村的调查。在神府农村54天的时间里,张闻天和其他两位同志亲自对贺家川村进行了认真调查。张闻天每一次调查不仅口问手写,而且事后就立即对调查材料进行整理,整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再到群众中调查。他先找各阶层代表了解情况,上至神府分委书记武开章、神府县县长毛凤翔、区长杨孝先、乡支书梁子义,下到“青救”队员贺怀德、少先队员贺仁禄、审判员高步功、孟家沟村干部孟海贵、小商人贺长福、老年人贺连升以及若干党员和群众。同时数次到农户、学校、商店、印刷厂走访,还下地研究土质、作物及产量,多次直接参与地方工作。调查期间,当地群众不知他的真名,都亲切地称他为张团长或张晋西,并很乐意同他交谈。

在神府农村,张闻天亲手写成了《陕甘宁边区神府县直属乡八个自然村的调查》(注:1950年,神府县并入神木县建制)。之后,张闻天又带领“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东渡黄河,于1942年4月22日至9月10日,对晋西北兴县农村土地问题进行了调查,又亲手写成了《晋西北兴县二区十四个村土地问题研究》,然后汇编成《神府县兴县农村调查》一书。 1942年9月,张闻天带领“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结束了对山西兴县的调查工作后,又赶赴米脂县杨家沟,对农村地主经济的情况展开调查,写出了《米脂县杨家沟调查》,成为研究当时中国农村现状的珍贵资料。

温亚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