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浪山”终将被翻越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9-15 09:13:25 编辑:张倩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我想离开浪浪山,出去闯闯。”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的小猪妖望着云雾缭绕的山巅叹气时,那句“想离开浪浪山”戳中了无数人的软肋,让人为之动容、为之共情。在四个小妖怪啼笑皆非、奇幻荒诞的故事里,屏幕前的我们似乎看到了自己。
云雾缭绕的“浪浪山”究竟是什么?
是那座看得见的山峦吗?影片里,小猪妖砍过柴、做过箭、烧过锅,明明拼尽全力,却总被狼头领的呵斥、大王的漠视浇灭热情——原来浪浪山是固化的规则与偏见,是“按资历排辈”的傲慢,是“你懂什么”的否定,是让努力变得廉价的泥潭。对基层干部而言,浪浪山或许是更具体的模样: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琐碎,是群众不理解时的委屈,是想做件实事却卡在审批流程里的无奈。
难道就此甘心吗?
蛤蟆精总说:“大王洞里有吃有住,出去了说不定会被饿死。”人们害怕尝试,习惯从众,单枪匹马的失败更让人难以接受,总会被“以前都这么干”的惯性泼冷水,就像小猪妖精心改良的箭被斥为“多此一举”,浪浪山最可怕的,从不是外界的阻碍,而是心里悄悄长出来的“认命”——觉得“就这样吧”,觉得“争也没用”,觉得“小妖怪永远成不了大英雄”。
可是小猪妖不甘心。它的选择告诉了我们,是山就可以被翻越。它被骂后没扔掉那支带羽毛的箭,被抢功劳后仍偷偷琢磨更好的办法,直到最后宁愿违背大王命令,也要护住路过的唐僧。它最终决心离开浪浪山,找寻自己的路。那些敢于跳出“舒适区”的人们,不也是这样吗?他们离开熟悉的生活,看似“冒险”,实则在新的天地里找到了更踏实的价值。
只要不停步,绵延不绝的“浪浪山”终将被翻越。
小猪妖最动人的地方,不是它离开了浪浪山,而是它每次被打压后,眼里那点“不甘心”的光、那些“不停止”的行动。就像焦裕禄在兰考面对漫天黄沙,别人说“这沙治不了”,他却带着群众种泡桐、挖沟渠,在病床上还惦记着“麦子该浇了”;黄文秀回到大石山区,有人觉得“一个姑娘家干不成啥”,她却骑着电动车走遍全村,把扶贫路修到群众心坎上。他们何尝不是从“浪浪山”里闯出来的?没有惊天动地的魔法,只有“不松劲”的坚持。小猪妖反复调整箭羽的角度,他们在一次次试错里找方向;小猪妖对着月亮给自己打气,他们在难眠的夜里想的还是“明天再试一次”。
影片最后,小猪成了能护着村民的“小英雄”。这或许就是走出浪浪山的真相:不是非要翻越某座山,而是在山脚下守住那份“想做点什么”的初心。基层干部的“浪浪山”,从来不是走不出的困境,而是磨不掉的担当,正如小猪妖那支没被扔掉的箭,只要心里的光不灭,哪怕走得慢一点,每一步都是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