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色崖畔的永生花——记九十年前神木三妯娌舍身护群众壮举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9-15 09:12:20 编辑:张倩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90年的岁月风尘,湮没了多少往事,但“三妯娌跳崖”的英雄浩气,至今在陕北大地众口相传。
1935年初,国民党反动派调集5000余兵力,对神府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围剿”。尤其是邬青云骑兵营,经常四出掳掠,烧杀奸淫,无恶不作。老百姓对国民党军的种种恶行恨之入骨,实行坚壁清野,与敌人展开周旋和坚决的斗争。
是年3月18日,敌骑兵营的一个连突然向神木贾家沟村窜来。群众得悉后,惊慌万分。危急关头,共产党员黄云爱和两个弟媳刘金珍、贺博芳,不顾自身安全,分头做群众的疏散工作,组织群众分批次向安全的山沟转移。直到确认所有村民转移完毕,她们才决定迅速离开,向村外跑去。
进村的敌人扑了个空,于是就向村外四处搜山,恰逢向村外奔跑的三个年轻妇女,敌人一边拼命追赶,一边大声喊叫:“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了。”身后是尾追的敌人、呼啸的子弹,黄云爱三妯娌深知如果跑向山沟无疑会暴露群众藏身的地方,后果不堪设想。年长的黄云爱果断地对两个弟媳说:“我们一定要把敌人引开,让群众安全转移,现在只有一条路——鬼则崖。”于是三人向鬼则崖方向跑去。鬼则崖山前是一道缓坡,没有隐蔽物,山后无路,是万丈深渊。敌人见三个手无寸铁的妇女走上绝路,更是凶相毕露,争先恐后地边爬边喊:“抓活的,抓活的。”
黄云爱三妯娌跑上山顶,四顾无路,这时敌人就要逼近身边。三妯娌心想,群众已经安全转移,任务完成,心中无憾。面对疯狂邪恶的敌人,黄云爱镇定自若,挺身而出,对两个弟媳说:“即便粉身碎骨,我们也绝不能落到敌人的手里让敌人糟蹋我们。后是追兵,前是悬崖,为了革命,只能跳崖。”说完毅然纵身跳了下去,两个弟媳紧随其后一齐纵身跳下鬼则崖。三妯娌壮烈地牺牲了,贾家沟群众免遭了一场劫难。
黄云爱,原名黄月娥。 1913年生于神木沙峁黄家墕村,小时家境贫困,常常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她十岁出头就帮父母下地干活,嫁到贾家沟村时,正是神府革命根据地开创时期。在党组织的感召下,她加入了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站岗放哨,组织妇女做军鞋、看护伤病员、传送信件。 1935年春,她担任了二区巡视员。这时,她的思想更加成熟、革命热情更高,对敌斗争更坚决。她到处宣传革命思想,经常对妇女们讲:“对白匪军要敢于斗争。敌人是不会因为我们害怕就不来围剿了。如果我们被敌人抓住,一不要害怕,二不能屈服投降,更不能告密。要咬敌人的耳朵,抓敌人的脸皮,不能让敌人糟蹋我们。”
黄云爱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在生死关头,她顾全大局,为了保护群众,毅然捐躯,至今受到当地人民的赞扬和敬佩。
刘金珍,1917年生于神木沙峁村,是贾怀忠弟弟贾怀孝之妻。受贾怀忠、黄云爱的影响,小夫妻俩也参加了革命。他们冒险掩护革命干部,为革命捐献过不少钱物。刘金珍十分尊重黄云爱,常常视她为榜样,所以当黄云爱表示要跳崖时,刘金珍也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三妯娌中贺博芳年龄最小,1919年生,神木贺家川斜塔村人,贫苦农民出身。丈夫贾华龄系贾怀忠堂弟,1935年任三区青年干部。贺博芳嫁到贾家沟后,受革命家庭的影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在生死关头,年轻的她同样决然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
黄云爱、刘金珍、贺博芳——这三个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姑娘,在生死刹那用生命写就了最壮烈的“美颜滤镜”,三妯娌舍身跳崖的英雄壮举,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敬仰和爱戴。她们用生命保护群众,用鲜血捍卫尊严,兑现了共产党员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把共产党员的尊严刻进鬼则崖的岩石。
这不是烈士名录上三个冰冷的名字,而是与我们一样会为花开欣喜、为离别落泪的鲜活生命。她们没能等到新中国的朝阳,却用血肉为今天的我们预支了光明。在脱贫攻坚的档案里,在乡村振兴的田垄上,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青春誓言中,我们依然能触摸到这种精神的温度——它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在每代中国人血脉中的基因密码。
吉勇舟 刘媛 马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