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追梦曲——“榆林好声音”半决赛选手逐梦剪影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14 09:02:51 编辑:李小龙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榆林好声音”战队

强大的导师阵容

横山羊肉待宾朋

小小亲友团

马源悦

范阳阳

戴华

李艳民

李春艳

8月12日、13日,连续两晚,2025“榆林好声音”半决赛在时光天街商业广场火热开唱。在绚丽的灯光下,动人的旋律与真挚的情感交织,为夏夜的榆林注入澎湃活力。

自四月启幕以来,这场以“百姓舞台、全民共享”为初心的音乐盛宴,以其无门槛的包容姿态,吸引了超过600名怀揣音乐梦想的爱好者。他们的年龄跨越16岁的青春稚嫩与68岁的岁月沉淀,身份更是包罗万象:有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有守护光明的眼科医生,有扎根田野的农业科技员,也有穿梭于街巷的外卖骑手、忙碌于市集的卖菜大姐、耕耘于黄土地的质朴农民……更有来自东北、桂林、延安等地的歌者,不辞千里奔赴榆林,只为在这方舞台上,一圆心之所向。

半决赛比赛间隙,让我们走近其中几位选手,聆听他们歌声背后的追梦故事。

19岁洛川妹子在流行旋律中“唱想自由”

19岁的马源悦,来自苹果之乡洛川,是榆林学院音乐学专业的一名在校生。自小热爱唱歌的她,一听说“榆林好声音”开赛,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我心里最爱的,一直是流行音乐。”谈及专业选择,马源悦坦言曾有过小小的“妥协”,“当初父母担心流行音乐艺考难、就业前景不稳,最终选择了美声。但我觉得那种‘一听就心动’的感觉,还是在流行乐音里。”校园活动中,她总是那个主动报名唱流行歌的女孩,悄悄圆着自己的小念想。“看到‘榆林好声音’不限唱法,我几乎是秒报!就是想在这个舞台上,认认真真唱一首我真正热爱的歌,看看在自己向往的领域里,究竟能走多远。”

半决赛上,她带来一首《想自由》。“成长路上总有困惑、压力,以及对自由的渴望。我希望用这首歌,触碰大家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在迷茫挣扎时传递一点陪伴的力量。”

赛前紧张的“大脑空白”,在上台后随着音乐流淌而消散。“候场时听到那么多唱歌厉害的选手,真的佩服!也更坚定了我的想法——这次之后,我要去更大的舞台磨砺自己,同时更要沉下心学习,提升专业水准。”

眼科医生的歌,从延安唱到榆林

39岁的范阳阳,是来自延安的一名眼科视光医生。每一轮比赛他都要专门请假,驱车从延安赶来榆林。

“唱歌是我的梦想!”这位眼科医生对音乐的热情溢于言表。近几年,他活跃在《星光大道》延安赛区、“中国好声音”等众多音乐舞台。谈到为何选择“榆林好声音”,他如是说:“榆林是陕北民歌的沃土,文化底蕴深厚,平台更大。我希望自己的歌声不仅能被延安的乡亲听到,更能通过这个舞台唱响榆林,甚至传得更远!”

说起对唱歌的热爱,他分享了一个趣事:“记得上学时,有一次半夜做梦在台上唱歌,我大喊‘让我唱!’结果真吼出了声,差点把室友吓坏。小时候走夜路没灯,害怕时,我也爱唱‘高楼万丈平地起’给自己壮胆。”

半决赛,他选择了《童年老家》这首歌。“这首歌承载着乡情。我的愿望很简单——让歌声超越地域,从延安飘向榆林,飘向更广阔的天地。”对他而言,最大的挑战是超越自我,“不是别人比我唱得好,而是我能否突破自己。每一次登台,都是经验的积累、技巧的磨炼,让我在歌唱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桂林小伙的“榆林情缘”

25岁的帅气小伙戴华,来自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他的音乐启蒙,源自厨房里母亲的歌声。“妈妈切菜时总爱哼歌,我就跟着学。后来发现,难过时唱唱歌,情绪就顺畅了,渐渐就爱上了。”朋友们对他歌声的认可,给了他最初的信心。

四年前,他应朋友邀约初次踏上榆林这片土地。“没想到,这座城市像一本摊开的历史书,处处吸引着我。更难忘的是街头那碗热气腾腾的羊杂碎、美味的碗饦、鲜美的拼三鲜,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榆林人的真诚和热情,像阳光一样,慢慢驱散了我曾经的苦闷心情。这一待,就是四年。”

当“榆林好声音”启动时,朋友们纷纷鼓励他参赛。“我也想在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过程当然紧张,紧张到不敢抬头,但站在聚光灯下,把自己的歌声传递出去,那份快乐无比真实。”

东北大叔千里逐梦陕北民歌

53岁的李艳民,来自东北最南端的海滨城市大连。每次参赛,他都要跨越千里,从大连飞抵榆林。一个东北人,为何执着于在榆林的舞台上唱响陕北民歌?

“我就是个做小生意的普通人,但特别喜欢唱歌。”李艳民笑着说,“我听陕北民歌有十几年了。年纪越大,越痴迷陕北民歌。《一对对鸳鸯水上漂》听得我落泪,《赶牲灵》更是百听不厌。”

起初他只是欣赏,因为“那调门太高了,不得要领,唱不了”,但听得多了心就痒了,他就想唱,哼着哼着就想唱得更好。于是,他开始在网上寻找老师。“在抖音上,我遇到了一位榆林的陕北民歌老师,立刻报名参加了他的线上培训班。”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恰逢“榆林好声音”开赛,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动下,他决定一试。

唱陕北民歌,成了他情绪的出口,“那些质朴的歌词,唱的是炽热的爱、浓浓的乡愁、对苦难的呐喊、对幸福的期盼,句句戳心!那独特的曲调,听久了真是魂牵梦绕。”

这份热爱让他亲赴陕北。“站在黄土高原上,看着这里的山、水、人,听着风里的信天游,我才真正懂了歌里的意境。这里是民歌的摇篮,文化氛围浓厚得让人羡慕,来了就不想走。”他最大的愿望是“超常发挥,得到导师认可,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把这黄土高原的‘魂’唱得更动人”。

田间地头的“金嗓子”农业科技员的音乐梦

43岁的李春艳,是榆阳区园艺站的一名农业技术员。她的舞台,常常在广阔的田间地头。

“给老乡们讲技术,讲到高兴处就给他们唱上一段,大家都乐呵!”李春艳爽朗地笑着说。她说即使独自一人,“走在山峁河畔,也忍不住要开嗓子吼两声”,这份对唱歌的喜爱,早已被同事们熟知。“‘榆林好声音’开赛的消息一出来,大家都撺掇我快报个名,这不,我就来了。”

三轮比赛下来,这位“业余选手”收获满满。“学到了不少知识技巧,感觉自己也在一点点进步。”她坦言,目前最大的挑战是缺乏专业训练。“接下来,我希望能遇到一位好导师,系统地指导我,让我的歌唱水平更上一层楼!”

百姓舞台 梦想花开

聚光灯下,无论是初试啼声的年轻学子,还是半路追梦的职场人,无论是千里迢迢的外乡客,还是扎根本土的劳动者,他们在“榆林好声音”的舞台上,用最真挚的歌声诠释着同一个主题:热爱无界,梦想可及。

榆林好声音——这个“百姓舞台”,不仅闪耀着音乐的光芒,更涌动着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蓬勃力量。歌声里,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我的挑战、对梦想的执着,共同谱写着一曲动人心弦的“凡人追梦曲”。

文/记者 高苗 王阳 图/记者 常旭峰 延杨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