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子俊——镌刻在榆林大地上的不朽传奇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7-07 09:41:09 编辑:李 娜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在浩瀚无垠、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明朝似一颗镶嵌在夜空中璀璨夺目的星辰,散发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华夏大地的一段征程。而在明朝那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里,有一位来自四川青神的名臣,他的名字就像一座历经岁月沧桑却依旧巍峨耸立的丰碑,深深地镌刻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发展脉络之中,永远熠熠生辉,他,便是余子俊。
余子俊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便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家中满架的典籍是他最好的玩伴。他每日手不释卷,晨曦微露时,琅琅读书声便从他的书房传出;夜幕降临时,昏黄的烛火下,仍可见他伏案研读的身影。天资聪慧加上勤奋刻苦,让他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少年时期就已声名远扬。凭借着这份卓越的才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他顺利踏上了仕途,就此拉开了他传奇人生篇章的序幕。
1466年,彼时的明朝,正处于对官员政绩严格考核与表彰的关键时期。在全国众多能力出众、政绩显著的知府当中,余子俊凭借着在任期间一系列惠民利政的举措,以及出色的治理成果,以斐然的政绩入列十大杰出知府。当朝廷的表彰诏书下达时,整个青神县都为之沸腾,家乡父老为他感到骄傲。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他过往兢兢业业、辛勤付出的高度肯定,更是他传奇人生新的起点。此时的明朝北方边境,局势如乌云压城般紧张。鞑靼军凭借着骁勇善战的骑兵,频繁南下侵扰,延绥地区首当其冲,成为了战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为了守护百姓安宁,朝廷经过慎重考虑,任命余子俊巡抚延绥。接到任命的余子俊,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告别了家乡的亲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土地,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初到延绥,余子俊顾不上舟车劳顿,立即投入到实地考察中。他骑着马,带着几名随从深入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军事布防以及百姓的生活状况。经过多日的深思熟虑,余子俊做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的重大决定——大兴边墙。东起清水营,西抵花马池,长达1770里的边墙工程正式启动。在那个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全靠人力和简单工具劳作的年代,修建如此规模宏大的工程,其艰难程度超乎想象。但余子俊凭借着坚如磐石的信念和卓越非凡的领导才能,有条不紊地组织百姓和士兵投入到建设中。工地上,号子声此起彼伏,人们肩挑背扛,搬运着沉重的砖石,余子俊更是与工人们同甘共苦,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边墙每一块砖石都饱含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每一段城墙都见证着建设者们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历经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战,边墙终于建成。它宛如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横亘在北方边境,将鞑靼军的铁蹄牢牢阻挡在外。自此,延绥地区的百姓们再也不用整日提心吊胆,夜晚能够安心入眠,白天可以放心劳作。这道边墙也成为了明朝“长城防御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政治上,它进一步巩固了明朝的边境统治,让边疆地区的百姓对朝廷的归属感更加强烈,增强了整个国家的向心力;在军事上,极大地提升了明朝的防御能力,改变了边境长期以来被动挨打的军事格局,让敌军不敢轻易进犯;在经济上,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营造了稳定的环境,商路得以重新畅通,集市逐渐繁荣起来;在文化上,促进了边境地区与内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绽放出绚丽多彩的火花。
1473年,余子俊又做出了一个足以影响榆林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决策——将延绥镇由绥德北迁榆林卫城。迁城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百姓们故土难离,物资转运艰难,但余子俊凭借着耐心的劝导和周密的安排,最终顺利完成了迁城大业。
迁城之后,余子俊在榆林城内大力推行一系列发展举措。他深知,教育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基,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他积极奔走,多方筹措资金,创办了多所学校。为了聘请到优秀的教师,他亲自登门拜访,以礼相待。在他的努力下,榆林的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里书声琅琅,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在这里刻苦学习,汲取知识的养分,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他也十分重视百姓的身体健康,大力兴办医学,建立医疗机构,从各地请来医术精湛的医生,培养本地的医护人员。从此,榆林的百姓在生病时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城外,余子俊组织民众开凿红石峡渠。他亲自勘察地形,制定开凿方案。工人们手持简陋的工具,在坚硬的岩石上一点点挖掘。遇到坚硬的岩石,他们便采用火烧水激的方法,使岩石爆裂,再进行开凿。经过漫长的努力,红石峡渠终于开凿成功,涓涓水流顺着渠道缓缓流入农田,滋润着干涸的土地。大片原本荒芜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百姓们的粮仓渐渐充盈起来,生活也日益富足。
在余子俊的精心治理下,榆林这片曾经饱受战乱之苦的土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曾经的荒漠小城,如今街道宽敞整洁,商铺林立,一片繁荣;曾经文化落后的边境地区,如今书声琅琅,人才辈出;曾经贫瘠荒芜的田野,如今麦浪滚滚,硕果累累。榆林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重要城镇。
余子俊在榆林的为政功绩,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被今天的榆林人所铭记和传颂。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古老的城墙之上,人们漫步在榆林的街头巷尾,看着那斑驳的城墙、热闹的街市,便会不由自主、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当年余大人如何带领大家修建边墙、迁城办学、开凿水渠的故事。他的传奇人生,不仅是明朝历史长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榆林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榆林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努力奋斗,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张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