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与笔记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5-23 08:51:31 编辑:李小龙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书是思想认知的积累、生活经验的总结、前人智慧的结晶,也可承载历史、反映当下,书籍是人们之间思想交流的媒介和平台。杨绛先生曾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读书是人生最好的修行,读书是精神生活的旅行,读书是与人心灵的交流,也是自我灵魂的感悟,书香沁润心灵,阅读陪伴成长。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载体的变化,为人们提供了便捷丰富的学习阅读空间。从印刷时代到电视时代,从电视时代再到网络时代,传统纸质阅读和网络电子阅读成为大家阅读学习的两个重要载体,传统纸质阅读和网络电子阅读各有千秋,不同的阅读方式适合不同的人群。网络电子阅读有及时便捷、信息全面、搜索快捷、阅读自由、互动方便、生态节约等特点,传统纸质阅读相比过去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纸质的书籍、报刊、杂志仍然是我们获取知识不可或缺的学习渠道之一,可以在书页上勾画标注,可以回顾查阅,可以写点感悟心得,也有经典书籍可收藏等优点。
当前,社会的娱乐化使人们被电子产品“绑架”,过度娱乐化的电子影像导致人们对纸质阅读的“冷落”。当然,绝大多数的电子阅读和新媒介发挥着传播知识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方便了大家学习阅读和增长知识,但也有一部分电子阅读和新媒介传播着不良信息,比如一些快餐文化使人沉迷网络,使人对网络上瘾,侵蚀了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丧失了人的自我意识,沉迷于虚拟的世界,无休止地被动接受,渐渐蚕食着人们思维。网络娱乐一定程度上冲击着阅读学习,使人们对阅读,特别是纸质阅读逐渐失去了兴趣,静不下心来学习,没了油墨香,少了书香味。
记得上高中时,校图书馆和报纸以及街上书店也为数不多,学生午饭和晚饭后一起走到学校报刊栏前,看《人民日报》《参考消息》《陕西日报》《榆林日报》等,学校的报刊栏成为学生学习阅读和了解时事政治的阵地与窗口。后来,把看到的文史知识和精彩语句抄写到笔记本上,平时翻看,也习惯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写读书笔记,慢慢地成为我阅读学习的一种习惯。2000年上大学后,我经常泡在图书馆,习惯一边读书一边记笔记,特别是写毕业论文,阅读了一些关于论文主题的文学著作,翻阅查看文艺评论和学术期刊,积攒了薄厚不均的10多个笔记本,几次搬家也舍不得丢掉。
2004年参加工作后,因工作岗位需求,学习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和文稿写作,继续读书看报、阅读浏览。从事办公室文字工作12年来,也收集和剪贴报纸杂志的文章,不知不觉写了20多本读书笔记,深深感觉到读书提升了个人能力。工作上的新闻通讯和文稿材料,业余时间断断续续的文学作品,尽管没有多少成绩,但是读书笔记给工作和学习起了很大的帮助。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开卷读书就有摘抄笔记的习惯,把学到的东西抄记于本,把读到的知识融汇于心,在用的时候及时翻阅查找,读书笔记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阅读的重要载体之一,纸质阅读依然是我们不可丢失的学习载体之一,读书与笔记成为我阅读学习的情结。
贺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