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一席话,胜读无数书 ——听何志铭先生讲陕北汉子张子良有感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05-25 11:25:42 编辑:李强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听说4月21日上午何志铭先生在荷风书院作关于“陕北汉子张子良”的报告,我就提早赶去听。

我是慕名而来。

其一,仰慕何志铭导演之名。叶兵的《印象何志铭》这样赞美何志铭:“扑面而来的是他那股泥土般厚实、踏实、朴实、真实、平实、谦和内敛的特质,让人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他衣着随性不修边幅,简单大方。交往日久,发现他性情随和温润、大智若愚。他声音洪亮,平民化不拘一格的语言风格,鲜明幽默妙趣横生,文章随意,嬉笑怒骂出神入化。他纯粹、坦荡,看不到一点矫揉造作或故弄玄虚的矫情。他一身正气自然天成,从他身上感觉不到什么可畏惧的东西。似乎,他所有的敬畏都聚焦在他对影视作品的良心与追求上。”确实,何志铭是一个热心陕北文化的导演,他为榆林文化贡献多多。我和他最早认识于他拍摄《陕北是个好地方》时,他曾到我家中小坐,和我交谈,共同语言很多。我赠送他一册拙著《毛泽东与中国农民》,他看后给我回信,评价甚高。以后我们有多次交往。我曾应邀看了他的几个片子,并写了几次评论,有的还刊登在《榆林日报》上。他和张子良一块工作,交往甚多。他当然知道张子良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其二,张子良是我们子洲人,他是子洲人的骄傲,也是陕北人的骄傲。作为子洲的文化人,我更应该了解张子良、关注张子良。

我刚刚读过《各界》(2024年第二期)刊登有程文的《张子良先生逸事录》,而何志铭先生讲张子良我怎能不去听?

于是,我认真地听了何志铭先生的报告“陕北汉子张子良”。

于是,我就有了不少收获,且感慨良多。

何志铭先生果然讲出了不少张子良的生动故事。他也展示了张子良先生创作的电影剧台本以及其他实物,还有他的不少音像资料。

听君一席话,胜读无数书。

我和张子良是有联系的。因为搞文学创作的原因,我很羡慕他。他在绥德挂职时,我曾专程拜访过他,受到了他的热情接待。我曾创作了戏剧《长城魂》(写蒙恬将军的)寄给他,他曾给我回过信。这信是用铅笔写的,潇洒而大气,内容如下:

俊谊兄:

好!来信收到,县志出版,我与诸位一起高兴。你们多年辛苦,终于有成,可喜可贺。我们,没有刊物了,也不拍摄小戏。你有创作之志,电影却是个六亲不认的杂种艺术,我在其中,却不能帮忙,实在惭愧……关于县志杂录中录我的信天游,很高兴。我的这些东西颇多,大都出于自娱,没有好作品。现将发在诗刊上的东西选几首给你,这些东西还有评论说好,也在新诗精选中选过,或许不碍县志质量,请你选择。关于“小理河”十首,只给你看之,盼能指点一二。

即颂

顺达!

张子良敬上

一九九二年元月二十日 西安

他寄的信天游是《我是石头你是水》《老天爷把天地没做成》《清早起来雾打草》。还有《小理河》诗十首。

这封信,我至今保存完好。

我曾写过《电影剧作家张子良》。他是黄土地最深情的儿子,张子良的电影剧本中,总有着黄土地的故事、风情和人物。

诗人远村说,张子良是一个刚强的人,一个丰富的作家,一个勤劳的世俗之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一个可敬的人;一个成就了几位大师级导演的剧作家,一个与西部电影不可分割的人,一个掀起第五代电影风潮的人,一个低调处事的人,一个把青春和生命给了西影的人,一个值得怀念的人,一个朋友和对手都无法修改的人,一个魅力无穷的人;一个让人想起,就感动得掉泪的人,一个经常在我们身边来回走动的人,一个智慧风趣的人。

陈忠实挽张子良云:“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长歌长留天地间。”

是的,他是小理河的一个儿子,他是黄土地上的一条汉子,他是电影界的一位壮士,他是家乡的骄傲,他是子洲的光荣,他是“黄土地上一棵树,永世站立;小理河中一滴水,无尽流淌”(肖云儒撰写的挽联)。

我主编的《子洲县志》选录了他的两首信天游,即《酸枣不是个好东西》《有个三哥哥爱说诳话》。《子洲年鉴》选录了他的两首诗《陕北女子》《陕北汉》(原载1999年12月10日《陕西日报》),还选录了他的《墨玉宝砚记》(原载1995年3月4日《文化艺术报》)。《子洲县志》(重修本)为他立了传,摘抄于下:

张子良(1941.5~2007.8)电市镇张家沟村人。民盟成员,国家一级编剧、作家,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1966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西安电影制片厂,从事编剧和文学创作。曾任西影厂厂长助理、电影杂志《银海》主编、绥德县挂职副县长等职。

张子良编写电视剧30余部,出版电影剧作集3部,是新时期电影道路的杰出探索者。《一个和八个》打破了以往明确的“好人”“坏人”之分,颇为重视形式,成为第五代的先锋之作,获广西铜鼓奖;电影《黄土地》的笔墨并不是落在那一个人身上,而是致力于把人和环境融为一体,在内容与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电影语言观念,成为第五代的代表作,在英国皇家电影节等七大国际电影节获奖。《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电视剧《喜鹊泪》荣获中国电视首届金鹰奖;电影《默默的小理河》荣获文化部1994年优秀影片奖;《西行漫记》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一棵树》荣获1997年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中宣部、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1999年第七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发表《我的伊甸园》等小说多篇,还有诗歌、散文作品问世。

1997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11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3年3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张子良一生谦虚勤奋,淡泊名利,平易近人,忠诚坦荡,对生活和创作执著认真,成为一代影视巨匠。

最后的赞美之词,是我对他的评价。程文在《张子良先生逸事录》中引用了这段话,并说“而《子洲县志》赫然将子良列为先贤,并且对他的一生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作为家乡的文化人,我崇敬张子良先生,想了解他的更多往事。听了何志铭先生的报告后,我对张子良先生更加崇敬、更加仰慕。因此有感而赞曰:

志铭先生,登台演讲。出口成章,神采飞扬。

传播文明,宣传榆阳。热爱影视,赞颂子良。

大哉子良,影坛良匠。赞美人民,歌吟家乡。

壮哉子良,陕北荣光。谦虚勤奋,忠诚坦荡。

悲哉子良,脑瘫卧床。凄凉辞世,令人哀伤。

雄哉子良,后辈效仿。天地日月,山高水长!

作者:张俊谊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