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诊”沟壑间 守护万木春——记绥德县林草资源管护中心高级工程师张霞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04 09:47:25 编辑:李 娜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近日,在绥德县枣林坪镇枣后坪村的枣园里,一场特殊的“诊疗课”正在进行。45岁的绥德县林草资源管护中心高级工程师张霞手持药剂瓶,向围拢的枣农细致讲解:“农药配比是治病的关键,浓度高了会伤树,低了治不好虫,就像给人开药得按剂量来。”这场田间课堂,是她20余年从事林业工作的寻常一幕。

20多年来,张霞把每一棵树都当作需细心呵护的“患者”。她的足迹踏遍了绥德的沟沟壑壑,从初春树木抽芽时的病虫害预防,到盛夏林里病虫害的去除,再到深秋落叶后园林的清理,她的脚步总与树木的生长节奏紧紧相随,用专业与理想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绿意。

“学了林业就该把专业知识用在林地里,跟树打交道心里踏实。”这句朴实的话,成了她扎根林业的起点。

初入绥德县林业局,她给自己定下“双学”规矩:白天跟着老技术员跑遍全县林地,在沟壑间辨识病虫害种类、记录发病特征;夜晚学习《林木病虫害防治学》等专业书籍,把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理论拆解成可操作的步骤。遇到枣树锈病防治这类难题,她蹲在枣园连续观察15天,记录病菌孢子萌发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最终摸索出“早春清园+花期喷药”的防治方案。“树不会说话,就得靠人细心观察,像照顾孩子一样摸清它们的脾性。”张霞说。

绥德县枣树、杏树等经济林和侧柏等绿化林的健康成长是张霞一直以来牵挂的事。2024年以来,她每年为13600亩红枣、8100多亩红梅杏、100多亩试验点绿化林“量身定制”不同时期的防治方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练就了“观树识病、对症下药”的本领。

为了更好地鉴别有无外来有害生物物种入侵,经过多年的普查,她还把全县林地发现的35种病虫害做成生物标本。

“每次接到树木‘得病’的消息,张霞总是第一时间到达实地,对病虫害进行鉴定,提出科学的防治方案,包括药剂的配比、使用,防治的时间节点。”绥德县林草资源管护中心主任孙辉说。

“我常给树木配置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或者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可以减少对环境与农产品的污染。”张霞说。

绥德县林业局每年投入50余万元采购药剂器械,经张霞筛选调配后精准发放到村。张霞还通过嫁接酸枣、柳选一号等新品种,让霉枣、烂枣现象明显改善,亩产量提升30%左右,产值提升至1万元,村民管护枣园的积极性也增强了。

为了让技术随时“在线”,张霞建起“枣树统防统治”等3个微信交流群,及时为村民答疑解惑,促进红枣、巴杏产业提质增效。此外,她还办理植物检疫案件21起,及时排查潜在的病虫害风险,为绥德县的苗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凭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付出,张霞先后获评榆林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先进个人、榆林市“农林水牧行业示范人物”,并被陕西省林业局聘为科技特派员。“树活一百年,人护一辈子”是她常说的话,也是一位林业工作者对这片土地最深情的承诺。

通讯员张丹 耿冯 董皓煊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