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守护绿水青山 写好生态答卷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7-30 09:14:55 编辑:郝莉娜 校对:张倩 责编:王丹
今年1至6月,榆林中心城区优良天数134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8.3%,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改善23.4%,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改善14%;全市16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18个城市水源地、40个乡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提前完成“十四五”整体任务。
今年以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动真碰硬抓好环保督察整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我市以铁腕治污攻坚行动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在打好蓝天保卫战方面,对空气质量进行每日预报、每周评估、每半月会商、每月通报,提前预警研判,并针对性开展管控。依托市大气综合管控平台,整改扬尘问题284个、臭氧问题94个,推动兰炭行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在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联合榆林学院开发入河排污口排查信息平台,并依托该平台完成全市主要河流的1500个入河排污口排查;对173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监测排查,对24座规模以上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泥镜检,确保治污设施安全可靠。在打好净土保卫战方面,动态更新163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开展全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完成对中省下发的遥感监测疑似问题线索现场核查;打好固废攻坚战,联合高校院所制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矿坑回填修复治理技术规范》《镁渣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2项地方技术规范,推进煤矸石用于矿坑回填治理,筛选矿坑点位30个,新建成2个固废利用重点项目,新增固废利用能力330万吨/年。
生态环保督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市聚焦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现场督导、定期调度、督办提醒等制度,一体推进中省环保督察、黄河警示片等问题整改,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高效开展环境应急监测、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等工作,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排查,整改危废、农村污水处理等隐患44处。着力优化环境执法,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集中整治,深入开展执法大练兵,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强化企业“红黄绿”分级分类管理平台运用,针对性开展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工业固废等8个专项执法行动,坚决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与绿色低碳发展协同并进,持续优化简化环评流程、提高审批质量效率、提升审批服务水平,56个省级重点项目环评保障率达91%、位列全省第二,44个省级新开工重点项目环评保障率达100%、位列全省第一。在已经超额完成“十四五”减排任务基础上,完成“十五五”减排工程项目清单与污染物新增排放清单,组织120家重点排放单位完成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填报,核发排污许可证128张。
据悉,下半年,我市将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核心目标,扎实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及“十四五”目标任务。
记者 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