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鸟类,从你我做起

来源: 时间:2025-07-11 08:14:12 编辑:李强 责编:王丹

#我们一起行动#

保护鸟类



我国作为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现有鸟类种数占世界鸟类种数的六分之一。陕西作为全国最为重要的鸟类繁殖地及迁徙通道之一,现分布鸟类561种,其中国家一级23种、国家二级99种、省重点21种。鸟类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构成要素,对维系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一起积极学习鸟类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投身爱鸟护鸟实践,共同守护鸟类生存家园。

1

保护鸟类的原因


 01 维持生态平衡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许多鸟类以害虫、啮齿类动物为食,能有效控制其数量,减少农作物损失和疾病传播风险;同时,部分鸟类承担着传播植物种子、帮助植物授粉的角色,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植被繁衍。

 02 提供科研价值

鸟类的迁徙规律、繁殖行为、适应环境的能力等,为生物学、生态学、气候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样本和数据,帮助人类更深入地了解自然规律和生物进化。

 03 承载文化意义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鸟类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丹顶鹤代表吉祥长寿、喜鹊象征喜庆,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04 反映环境质量

鸟类对生存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其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晴雨表”。保护鸟类的过程,也是保护和改善整体生态环境的过程。

 05  保障生物多样性

每一种鸟类都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一种鸟类的消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鸟类,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守护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2

我国珍惜鸟类


我国的野生保护与珍稀鸟类种类丰富,既有朱鹮、丹顶鹤、黑颈鹤、褐马鸡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它们或为濒危物种、或为特有物种,备受关注;也包括大天鹅、小天鹅、红隼、长耳鸮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还有各地的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如一些地区的雁鸭类、鸻鹬类等。这些鸟类因栖息地受威胁、种群数量稀少等原因被纳入保护范畴,它们的生存状态不仅关乎生物多样性,更是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标志,受到法律和社会各界的严格保护与关注。




3

相关的法律法规


01 禁止使用特定工具和方法猎捕鸟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禁止使用毒药、爆炸物、电击或者电子诱捕装置以及猎套、猎夹、捕鸟网、地枪、排铳等工具进行猎捕,禁止使用夜间照明行猎、歼灭性围猎、捣毁巢穴、火攻、烟熏、网捕等方法进行猎捕,但因物种保护、科学研究确需网捕、电子诱捕以及植保作业等除外。

02 非法猎捕、杀害、交易保护鸟类将受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03 持证依规饲养保护鸟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个人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私自饲养,比如将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画眉、红嘴相思鸟等笼养观赏鸟私自圈养,就属于违法行为。同时,对于像费氏牡丹鹦鹉等已纳入标识试点的保护鸟类,个人虽可购买加载专用标识的个体作宠物,但禁止用其进行人工繁育或开展经营利用活动,违反规定将面临法律惩处 。

 04 规范放生野生鸟类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个人将野生鸟类放生至野外环境时,应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若随意放生非本地物种,比如将外来鹦鹉品种放生,可能因它们无法适应环境而死亡,或者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干扰当地居民正常生活、生产,都属于不当行为。若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4

我们的行动


1. 主动学习鸟类知识,了解保护意义,向家人朋友科普爱鸟常识。


2. 不捕捉、不购买野生鸟类及制品,拒绝笼养保护鸟类。


3. 发现非法猎捕、贩卖鸟类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4. 不随意投喂鸟类,保护其栖息地,不破坏鸟巢、鸟蛋。


5. 参与校园或社区护鸟活动,用绘画、文章等形式宣传护鸟。







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网络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