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绥德县多举措推进城区段无定河大理河“双河”生态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水清河畅 岸绿景美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5-21 08:55:10 编辑:李小龙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5月16日,走进绥德县无定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基地,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一行行爬藤植物郁郁葱葱;河道两岸,工人架起水管,给待发芽的草籽地面均匀洒水,生态之美尽显生机。
水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命脉。过去,绥德城区段无定河、大理河饱受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生态退化及防洪隐患等问题困扰,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安全与居民生活质量。为此,该县秉持“标本兼治、溯源治理”原则,全力推进无定河大理河“双河”生态综合治理。
今年以来,绥德县通过实施生态护岸、河道垃圾清理、人工湿地建设等项目,提升河道河滨带生物多样性,强化水体自净能力,优化生态系统修复功能,致力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生态护岸织就绿色屏障
在“双河”生态治理项目现场,藤蔓沿着堤底肆意舒展,将整个河堤装点得如诗如画。
该项目生态护岸工程包括新建与改造两部分,新建生态护岸321.43米,沿堤底栽植12.24公里爬藤植物。“新建生态护岸能减少局部水土流失,保护河岸土壤、防止崩塌。改造工程先对天然土坡进行硬质浆砌石处理,形成阶梯式墙面,再用攀爬植物进行生态化改造,打通‘水—滩—岸—陆’生态通道,恢复生态连通性,促进生物迁徙交流,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绥德县无定河、大理河水生态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高红红介绍,目前,生态护岸工程沿堤底爬藤植物栽植已全部完成,成活率超90%。
垃圾清理提高防洪能力
“最近散步发现,河槽变低了,河水变清了,野鸭子也来安家,还能看到有人钓鱼,生活幸福感直线上升。”绥德县退休老干部侯生飞说。
受往年汛期等因素影响,绥德县大理河与无定河治理沿线堆积大量生活垃圾、淤泥和建筑垃圾,阻碍河流通畅、污染水质。今年以来,该县采用“机械+人工”的方式多次开展彻底清理,累计清除河道垃圾10.29万立方米,现在河水通畅了,水质也逐渐变好。
“清理河道淤积底泥及垃圾后,滩面高程平均降低0.7米,行洪断面显著拓宽,河道防洪能力大幅提升,减少了洪水对沿岸居民和基础设施的威胁。工程实施后,城区段10年一遇洪水位可降低0.5米,30年一遇洪水位降幅达0.7米,有效缓解防洪压力,降低洪水漫溢风险,还改善了水环境,增强了河道可持续调蓄功能。”绥德县河库服务站站长刘胜龙表示。
湿地建设提升河道韧性
在绥德“双河”河道两岸的滩地上,扎根的花植与草芽错落有致,在初夏时节积蓄着蓬勃生长的力量。
绥德城区无定河及大理河治理范围河道宽阔,河滩地存在杂草丛生、黄土裸露、水土流失等问题。该县利用裸露滩地,通过机械撒播草籽与人工栽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美化,选用紫花地丁、波斯菊等草花,以及千屈菜、菖蒲等水生植物,恢复河滩裸露区植被面积0.3019平方公里。
“构建人工湿地,种植低矮、糙率小的草本植物,能通过植物吸收、降解作用,长期稳定净化水质、维护水生态平衡,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和河道韧性,同时降低糙率、提高行洪能力。这些植物再生能力强,洪水过后仍能持续发挥生态功能。”刘胜龙表示。
据悉,根据《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榆林境内无定河于2021年被纳入全国第二批试点流域,大理河作为无定河一级支流,在流域治理中意义重大。目前,无定河大理河“双河”治理项目已完成85%的工程进度,预计6月底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县域生态、社会、经济三重效益提升。
通讯员 张丹 耿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