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阳区“樟嫁红”书写生态致富经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5-09 09:11:14 编辑:郝莉娜 责编:王丹
技术人员正在给樟子松嫁接红松穗。周湘 摄
近日,走进榆阳区芹河镇思家海则村525亩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基地,嫁接技术人员用小刀在樟子松顶枝上轻轻削切,将精心选取的红松穗嵌入削口,最后用薄膜包扎固定,一株“樟嫁红”便成功完成嫁接。
“我们选取的红松穗均来自树龄20年以上的红松,通过砧木嫁接到樟子松上,经过3至5年的修剪,最终只保留红松树枝和樟子松树干。”嫁接技术人员邵新介绍。
据了解,樟子松为阳性树种,根系发达,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等特性,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树种。嫁接红松后,红松生长周期长,寿命可达500年,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能发挥更强作用,为林草行业防灾增产提供可靠保障。嫁接后的红松3年后即可挂果,7至8年进入盛果期,根据同类地区产量预计,亩产松子可达30公斤以上。按当前市场价测算,每亩年收益达2400元。
红松是优良的用材树种,且种子用途广泛,经济价值极高,但存在生长缓慢、遗传资源缩减等问题。直接将红松从原产地引种至毛乌素沙地难以成功,而通过将红松嫁接在樟子松上,既能发挥樟子松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优势,又能使樟子松产出红松种子,既保留生态优势,又赋予经济价值。
今年,榆阳区在小纪汗林场、巴拉素林场、芹河镇思家海则村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示范林项目,通过创新实施该项目,有效提升沙区林业发展水平和经济生态林高效栽培技术,实现“防风固沙”与“松子经济”双赢发展。
近年来,榆阳区在特色林业领域积极创新,精准培育壮大林业特色产业,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之路。
通讯员 周湘 吴彩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