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好人”田爱爱:“久病床前好儿媳”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1-27 08:51:27 编辑:康敬卓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田爱爱(右二)和志愿者一起看望社区困难老人。张瑜 摄
在榆阳区新明楼街道灵秀街社区,居民组长田爱爱2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公婆,精心守护天生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久病床前好儿媳”的责任与担当。她响应社区服务需求,全身心地投入社区工作,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先后被授予榆林市“孝亲敬老十佳楷模”、陕西省“孝老爱亲之星”、陕西省“首批五星级志愿者”“陕西好人”等称号。
婚后不久,田爱爱的公公突发脑梗偏瘫在床,婆婆随后因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小叔子更是先天一级智障、生活无法自理。面对接踵而至的家庭困境,田爱爱没有丝毫退缩和怨言。
她主动承担起公公晚年的饮食起居责任。为了让婆婆得到周全呵护,她风雨无阻,每日提着保温桶,将热乎的饭菜准时送到婆婆床头。 11年来,她坚持为婆婆洗脸梳头、喂水喂饭、打扫卫生,直至婆婆去世。对于小叔子的照料,田爱爱已坚守了25个年头。小叔子弄脏衣物,她会打来温水,耐心地为他擦洗干净,然后为他更换干净的衣裳。曾有邻居心疼她,劝她把小叔子送往福利机构。田爱爱坚定地说:“一起生活了这么些年,小叔子早已是我无法割舍的亲人。”
社区事务繁杂琐碎,入户走访、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环境整治样样离不开人,田爱爱总是随叫随到,从不因家庭负担推脱任务;家中的事情也让她时刻牵挂,一忙完社区的事她便第一时间赶回家,确保小叔子能按时吃上热饭、生活起居不受影响。这份“两头兼顾”的坚守,尽显一名普通女性的责任与担当。
“小田就是我的亲闺女啊!”社区居民刘大娘提及邻居田爱爱,满是感激。刘大娘常年腿脚疼痛,行动不便,老伴病逝多年且子女不在身边,田爱爱的出现成了她温暖的依靠。买水买电、采购生活用品、买药送菜,她始终将老人生活起居挂在心上。一次刘大娘突发剧烈腹痛,打电话让田爱爱过来。她火速赶到,帮老人服下止痛药并轻揉腹部缓解疼痛,同时联系社区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她一边安抚老人,一边联系其儿子,全程守在老人身旁关注情况,并轻声安慰,帮老人缓解紧张情绪。直到老人的儿子赶回,两人一同将老人送上救护车,田爱爱才默默离去。
大年初一,居民李阿姨家的冰箱丢了,她着急地找到田爱爱帮忙。当时社区工作人员正在放假,室外天气格外寒冷。田爱爱来到刘阿姨家,反复查看附近监控,走访周围居民,很快帮她找到丢失的冰箱。“我们大事小事都找田爱爱,她总能帮我们解决,她就是我们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干部。”李阿姨说。
“田爱爱真是基层难得的好同志,党的好女儿、群众的贴心人!”“她既有基层工作的真经验、真本事,又有一颗一心为党、服务群众的热乎心!”“有她在,咱们社区更和谐了,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打心底里敬佩她!”在小区业主群里,这样的暖心评价还有很多。她助人为乐的劲头感染着身边每个人,早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学习榜样,也印证着“社区群众的贴心人”这一称号。
2011年,田爱爱加入慈善志愿服务组织,帮助困难大学生、救助困难家庭、关爱孤寡老人、看望慰问自闭症儿童和留守儿童。佳县有个孩子家庭情况特殊,常年与奶奶相依为命。田爱爱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带着牛奶、文具等物品上门看望。每次前往,她不仅为祖孙俩送去生活物资,更注重与孩子谈心交流,了解其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用温暖的话语给予鼓励。
作为一名志愿者,田爱爱还积极参加道德宣讲活动,在榆阳区各乡镇和街道办开展道德宣讲活动60多次,让道德正能量浸润人心。
记者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