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特色、创新模式、循环增收,定边县刘峁塬村——念活“养羊经” 叩开“共富门”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1-04 09:13:05 编辑:张倩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近年来,定边县姬塬镇刘峁塬村始终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以种植业为根基、以特色养殖为突破,探索出一条“集体有收益、农户得实惠、产业能持续”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让白绒山羊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羊”。

精准破局:锚定特色找准产业

刘峁塬村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旱地农业历史悠久,村民有养殖家畜的经验,但过去多为“散养散户、小打小闹”,缺乏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思路,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如何把传统养殖优势转化为增收优势?怎样让村集体和农户实现“双增收”?这是刘峁塬村“两委”班子在谋划产业发展时反复思考的问题。

为找准方向,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外出考察学习,结合本村气候适宜、牧草资源丰富的实际,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市场需求稳定、经济效益可观的白绒山羊养殖上。

“白绒山羊不仅产绒量高、羊绒品质好,而且适应性强、易饲养,非常符合我们村的发展条件。”刘峁塬村党支部书记李林村介绍。确定方向后,村“两委”多次邀请畜牧专家进村入户,对养殖场地选址、品种选择、疫病防控等环节进行指导,为项目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模式:分期返本激发活力

产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农户参与积极性是核心。为解决农户前期投入压力大、村集体资金有限的问题,刘峁塬村创新推出“3∶3∶4”本金返还模式,为特色养殖项目注入“强心剂”。

去年以来,该村利用80万元上级衔接资金,分两批从辽宁省盖州市引进优质白绒山羊267只,按照“自愿申请、择优选择”的原则,交由30户有养殖意愿、有养殖能力的农户代养。为减轻农户前期资金压力,同步制定本金分期返还规则:以三年为周期,按30%、30%、40%的比例分阶段返还羊子本金,农户无需一次性垫付本金,仅需每年按约定比例向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缴纳对应本金及当年红利;三年期满且款项结清后,白绒山羊所有权将全部转移至代养农户名下。

这一模式既减轻了农户前期投入的经济压力,让更多农户“敢参与、能参与”,又通过红利返还保障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收益,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以前想扩大养殖规模,但手里没那么多钱,现在有了村集体的支持,不仅能免费领羊养,三年后羊还归自己,我养得更有干劲了!”参与代养的农户刘文森说。

效益凸显:良性循环赋能振兴

白绒山羊养殖项目的落地,为刘峁塬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从农户收益看,白绒山羊兼具高繁殖率与高产绒量优势。经测算,每只羊每年能为养殖户带来约1500元的稳定收入;从村集体经济看,30户农户每年返还的红利,让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年创收约1.68万元。这笔收益并未“沉睡”,而是被精准投入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提升:修缮破损道路、整治人居环境、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服务……一系列民生实事的落地,让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如今的刘峁塬村,已形成“养殖增收—集体创收—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特色养殖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村集体收益改善了村里的“硬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又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通讯员 张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