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高会榆林展区:彰显非遗魅力 弘扬传统文化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0-28 23:44:05 编辑:张倩 校对:李小龙 责编:王丹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坐拥丰富且独具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期,“榆林非遗”持续在各类舞台与展会上彰显独特魅力,收获了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好评。在第三十二届杨凌农高会上,榆林非遗更是绽放夺目光彩,成为展会中一道亮眼的景致。
在C馆榆林主展区的绥德石雕展台前,多件石狮子作品有序陈列。这些作品造型多样,细节之处尽显传统技艺的深厚底蕴。展台后侧,绥德石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薛联银正在现场雕刻。参会群众在展台周边有序观看,部分人还就石雕技艺传承、作品创作等问题与薛联银交流。薛联银表示:“这是我首次参加农高会。我带来了绥德小石狮子作品,通过展会与各地非遗传承人交流学习,收获颇丰。”
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曹宏霞的剪纸展台前,同样吸引了众多参会群众。只见曹宏霞现场开展剪纸创作,无需预先绘制底稿,凭借娴熟技艺剪刻,短时间内便完成以秧歌、祥云为元素的“永久幸福”主题剪纸作品,现场随即响起阵阵掌声。“这是我第十次参加农高会,陕北剪纸每次在展会上都能获得大家的关注与喜爱。” 曹宏霞说。展台上还摆放了剪纸书签,上面有糜子、高粱、红枣等农产品图案,这类产品很受参会群众欢迎,不少人购买了作为礼品。参会群众陈梦涵手持刚买的剪纸书签说:“我非常喜欢剪纸艺术,将来打算到榆林系统学习剪纸技艺。”
若说石雕显刚劲、剪纸见精巧,府谷钩针编织则满是柔美灵动。展台上的钩针编织作品以陕北农产品为创作原型,有玉米串、红辣椒、棉花桃等造型,作品在色彩搭配与形态塑造上贴近实物特征,生动地呈现出乡村生产生活场景。府谷钩针编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当地钩针编织培训教师杨永娥介绍:“这是我首次参加农高会,携带钩针编织作品参展,主要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这门传统手艺,推动技艺的传承与普及。”参会群众在展台前仔细观赏作品,部分人还就技艺学习等问题向杨永娥咨询。
在黄河精灵文创系列展台前,也聚集着不少人。山南水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文创总监曹荣介绍:“黄河精灵文创系列以黄河岩画中的农耕图腾、石峁遗址出土的农业工具为设计灵感,将‘黄河巨龙’的文化意象与陕北农产品元素有机结合。我们通过融合非遗元素与陕北地方特色,创新产品类型,覆盖不同年龄段消费群体,希望借助农高会平台传播榆林文化、传承非遗技艺,提升榆林非遗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近年来,榆林市持续探索“非遗赋能农业文旅”的发展路径,在非遗技艺利用、非遗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多项实践。此次农高会榆林非遗展区的设置,既是对前期探索成果的集中展示,也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以非遗技艺还原农耕场景、以非遗产品带动农产品销售,将黄土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农业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
记者 陈静仁 李杰 刘浩波 王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