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贲:抗日英名留冀中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30 09:49:16 编辑:李 娜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鲁贲原名鲁学曾,1912年10月20日生于横山县横山镇柴兴梁村。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9月任陕北特委巡视员兼团特委书记,陕北特委委员。
1937年9月,鲁贲随同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一起奔赴晋察冀边区的阜平县。由于日军的大肆侵略,冀中大多数县被日伪占领。鲁贲被任命为晋察冀边区临时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着手重建了中共阜平县委。 1938年1月,鲁贲调任冀中省委书记。冀中辖39个县,800余万人口。由于鲁贲指挥有方,策略对头,打了许多胜仗,经过了许多著名的战役,粉碎了日军的前两次围剿和“五一”大扫荡,顶住了日军6万多人的进攻,打开了冀中抗日根据地新局面。 4月下旬,冀中省委改为冀中区党委,鲁贲任副书记兼民运部长。区党委大力培养地方工农干部和抗日知识分子干部,从而使冀中的政权建设、抗日宣传和文教卫生工作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1939年二三月间,面对日本侵略者实施的第三次围剿,鲁贲作为区党委主要负责人,深入群众,组织群众,动员民众,支援前线,使冀中出现了父母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群众踊跃为八路军站岗、放哨、带路、抬担架、烧菜煮饭、通风报信等,冀中地方部队在吕正操带领下,积极协助120师,先后在邢家庄等四战四捷,并于4月20日在齐会战斗中全歼敌军700余人,活捉7人,彻底粉碎了日军制定的扫荡冀中的“南号作战”计划。中共中央致电表示亲切的慰问,国民党政府、蒋介石面对事实,也只好承认八路军这一新的胜利。
鲁贲和区党委在冀中建立起了各级“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先后共有10余万冀中子弟参加了八路军和新四军。仅贺龙领导的八路军120师就有冀中子弟1.6万余人。冀中还组织发展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涌现出了《地道战》《烈火金刚》等作品中描写的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聂荣臻曾经说过,冀中这块抗日根据地,是我们党领导首创的平原抗日根据地。
1940年5月,冀中区党委副书记鲁贲等赴延安参加筹备会议,途经山西省繁峙县的一个村庄时,遇到日军袭击,奋勇抵抗,鲁贲和同志们为保护党的文件不被日军所获,他纵马跳崖,壮烈牺牲,年仅27岁。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在延安为鲁贲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党中央及中央领导送了挽幛和花圈,中央领导人致了悼词。
记者 陈静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