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公益诉讼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之未成年人保护篇⑦“青葱少年”保卫战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05 09:58:56 编辑:李 娜 责编:王丹

定边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开放日”活动现场。通讯员 侯东辉 摄

校园周边违规售卖烟草、未成年人频繁进入台球厅、彩票销售点违规向未成年人销售彩票……这些威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如何根治?

早在2022年5月,榆林市人民检察院就发布了“驼城青葱驿站”未检品牌。近年来,榆林市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检察(未检)职能,以公益诉讼为“利剑”,推动多部门联动整治,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时刻以司法力量守护“青葱少年”。

1迷途少年重返家校

“您好!请问是任某的监护人吗?您的孩子涉嫌盗窃,请您到检察院来一趟……”2023年4月19日,任某某接到检察机关的电话头脑一片空白,坐在椅子上缓过神后,强撑着身体走向检察院。

原来,当日凌晨,16岁的任某与同伴在榆林市横山区以“拉车门”方式盗窃他人财物,被盗财物经鉴定价值人民币1.9万元。看着犯了错后手足无措的孩子,任某某流下悔恨的泪水,“我和孩子妈妈平时工作都很忙,孩子管得少,现在他酿成大错,也是给我敲响了警钟。”

鉴于任某系未成年在校学生,具有自愿认罪认罚、赔偿损失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节,横山区人民检察院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考验期八个月。

当天,任某父母收到由检察机关制发的“督促监护令”,督促其充分考虑任某的心理状态、情感需求,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同时,检察机关联合区妇联、区关工委等单位指导解决任某及其父母反馈的家庭教育问题。

此后,任某某和妻子尽一切努力陪伴孩子,亲子关系日趋融洽,孩子也有了极大转变,主动远离不良社交圈。任某坦言:“以前爸爸妈妈忙,我总觉得他们不重视我,就跟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现在我知道父母其实很关心我,我也想回到学校好好上课。”

因任某在考验期内认真接受帮教,积极悔改向好,遵守法律法规,2024年9月23日,检察机关对任某作出不起诉处理。

办案人员在帮教任某的过程中,还发现辖区体育彩票代销点存在违规向未成年人销售彩票的现象,遂向体育部门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体育部门对辖区体育彩票代销点进行监督管理。任某某坦言:“未成年人成长需要家长、学校、社会三方的努力,感谢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不仅把我的孩子拉回正轨,也让我认识了自己的问题。”

“公益诉讼决不是‘找茬’,而是通过司法监督推动职能部门依法履职,以‘个案突破’推动‘类案办理’,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横山区人民检察院未检办主任冯姗姗表示。

2共建良好桌球环境

2023年夏日的一个傍晚,定边县某台球厅内,灯光昏暗,烟雾缭绕。 17岁的曹某与15岁的陈某、窦某正守着一张台球桌比拼技艺。“来,看我的!”曹某将一支香烟别在耳后,一手持杆,瞄准目标,只听“砰”的一声,球进了,3人发出兴奋的呼喊声。

“玩完咱吃点夜市?”“我没钱了,我爸妈给的零用钱都花光了。”……由于3人经常出入台球厅等消费场所,故而觉得经济拮据,他们决定去烟酒店抢夺香烟弄点钱,涉案金额2520元。

当3个孩子的监护人知道他们“犯事儿”之后,有人气得现场打骂孩子,有人垂头丧气觉得无地自容。定边县人民检察院未检办主任乔燕妮则耐心劝阻着,“孩子本性不坏,这次的行为表现有着明显的逞一时义气的成分,推一把是罪犯,拉一把是希望。咱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回到成长的正确轨道上来。”

听了乔燕妮的这一番话,家长们态度有所转变:“我们文化素质不高,没把孩子教育好,只要能让娃娃走正道,您说让我们怎么做,我们一定改!”

针对这起案件,检察机关按照罪错分级处遇,并对3名被告人开展精准帮教。司法社工通过文书了解、面谈印象收集、社会调查、心理诊断制定精准帮教计划,对3人开展帮教。工作人员表示:“给孩子进行帮教,首先要了解他的心路历程,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我觉得这些叔叔阿姨对我很好,在学习和生活中特别关心我,很多时候就像我的好朋友,愿意倾听,还帮我解决问题。”曹某与陈某、窦某在工作人员的帮教下,逐渐敞开心扉,思想上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台球厅内鱼龙混杂,且不说会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部分台球厅还存在无证经营、缺少消防设施、电路老化、在彩钢房内营业等情况,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收到检察建议后,定边县相关单位立即对全县台球厅进行排查,并与公安、市场监督管理、教育、文旅等部门建立协同共治机制,出台《限制未成年人进入台球经营场所实施意见》。

3重拳摧毁“烟卡江湖”

“我用黄鹤楼换了3张利群!”“我爸抽的是中华烟,烟盒攒下来我就能当‘班霸’。”一度时期,在榆林市区不少校园、小卖部门口,蹲在地上拍“烟卡”的孩子们争得面红耳赤,而他们手中的“烟卡”竟是用真实烟盒制成的游戏卡。

2024年以来,小学生群体中悄然兴起一种新型游戏“烟卡”。“烟卡”由空香烟盒折叠成长方形卡片,上面印有各种香烟品牌标识和图案。学生将其置于地面,利用手掌击拍,“烟卡”被掀翻面为赢。

“烟卡”游戏风靡校园内外,暗藏多重风险。某小学教师反映:“常有学生讨论哪种香烟更贵、更好看,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上课时注意力分散,放学后还总是和同学在商店、饭店、垃圾桶附近流连。”家长吴静也为此深感焦虑:“我女儿回家竟然问我,‘华子’是什么?说班里孩子都说玩‘烟卡’的时候,‘华子’最大。”

“看似简单的‘烟卡’游戏,实质已脱离游戏层面,正在腐蚀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榆阳区人民检察院未检办负责人杨慧指出。“烟卡”游戏以及售卖“烟卡”制品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商标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有必要进行公益监督。

榆林高新区某商家说:“市场监管局最近在整顿检查,我们文具店和小卖部商户都签订了《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我们也要负起经营主体的责任,不能光想着赚钱,毕竟我们自己也有孩子,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如今,在校内校外,“烟卡江湖”逐渐成为历史。榆林高新三小二年级家长委员会代表王女士表示:“‘烟卡’可能成为孩子吸烟诱因,支持政府重拳治理。”

杨慧直言:“一张小小‘烟卡’,折射出未成年人保护需下‘绣花功夫’。整治‘烟卡’不是扼杀童趣,而是守护那片不该被烟雾笼罩的蓝天。”

保护未成年人成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榆林市检察机关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2022年以来制发涉未成年人领域社会治理类及公益诉讼检察建议149份。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以机构、人员、机制、职能、规则5个专门化为重点,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深做实。

记者 吕晶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