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自强模范”折明明:轮椅上的“奔跑者”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05 09:47:52 编辑:李 娜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折明明在编织手工艺品。高耀凤 摄
在绥德县石家湾镇沙滩坪村,有这样一位村民,他虽然下肢瘫痪,但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重拾信心、自立自强,学习编织手工艺品,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还带动村里及周边其他残疾人、困难户等共同致富。他就是曾获得“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陕西省自强模范”“榆林好人”等荣誉的折明明。
4岁那年,折明明不幸发生车祸,永远失去了站立行走的机会。当时,年幼的折明明准备到公路对面寻找在地里干活的母亲,一辆三轮车疾驰而过,将他撞倒在地。尽管家人带他前往全国各大医院求医问诊,但依然无法恢复双腿的知觉。
双腿瘫痪后,折明明告别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当别的小朋友玩捉迷藏、丢沙包时,他却只能坐在轮椅上观看。那时,懵懂的折明明只是觉得自己与同龄人在身体上有所不同。直到12岁那年,他才逐渐体会到自己未来的道路有多么狭窄。
折明明家距村里的小学只有几步之遥,但因双腿瘫痪无法上学。学校里传出的琅琅书声、操场上奔跑的少年、同龄人讨论的数学题……都成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期盼。慢慢地,折明明开始不愿走出院子,也不喜欢与别人交流,整天躺在床上,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
2015年,折明明的母亲被查出癌症。听到这个消息后,折明明开始想着为母亲做些什么,让母亲感受到儿子的孝心。于是,他开始学习做家务,擦桌子、洗衣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折明明还将母亲曾经做手工活剩下的珠子和丝线找来,想制作一个手工艺品,作为礼物送给母亲。因从未编织过,折明明耗时两个多月,反复琢磨,不断尝试,终于做成了一个抽纸盒。同时,他还通过自学或向别人请教,学习识字,不想再做个目不识丁的人。母亲得知后,省吃俭用,购置了一台二手电脑,让他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精准识别中,折明明家被确定为贫困户。 2017年6月,沙滩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新国成为他的帮扶责任人。刘新国走进折明明家了解情况时,看到他编织的抽纸盒,觉得很精巧,便鼓励他尝试制作手工艺品,不仅能让生活过得充实一些,还能通过双手为家里赚点钱。在刘新国的帮助下,折明明网购了第一批手工艺品原材料,从此踏上了手工编织路。
经过不断尝试,折明明编织手工艺品的效率显著提升,样式也拓展到笔筒、花瓶、挎包等20多种。当折明明通过微信朋友圈,以30元的价格卖出第一件手工艺品时,他热泪盈眶。对普通人来说,30元可能微不足道,但对折明明而言意义非凡。后来,折明明成立了绥德县晨星民间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教授村民手工艺品编织技术,通过合作社培训,带领更多人走上增收致富路。
2018年8月,折明明报名参加榆林市“幸福扶贫 光荣脱贫”讲故事比赛,在复赛和决赛中获得第一名。 2019年6月,折明明参加全国残疾人脱贫先进事迹报告团,到全国各地讲述精准扶贫战略带给他家的巨大变化。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折明明作为脱贫户代表,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双腿瘫痪心坚强 奋斗路上领风采》的报告。
2020年5月,折明明与绥德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创立了“折明明陕北特产大礼包”。同年9月,折明明参加了市残联等单位主办的残疾贫困户扶贫好产品评选活动,其扶贫大礼包产品获得“榆林好产品”称号。 2024年6月,以折明明为原型的电影《印痕》在全国院线上映;12月,以折明明为原型的MV《一双隐形的翅膀》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他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现在的折明明,不仅自学无人机驾驶技术、短视频的拍摄与剪辑,还大胆尝试用无人机和手机记录绥德的人文地理、讲述农村故事。这个自4岁起就坐在轮椅上、从没上过一天学的陕北娃,用奋斗书写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
通讯员 高耀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