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打造社区“嵌入式”托育模式,让带娃不再“难贵烦”——把普惠托育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01 09:17:58 编辑:郝莉娜 校对:张倩 责编:王丹
文月托育中心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做游戏。高苗 摄
清晨,家住榆林市区崇文社区的张月将两岁的宝宝送到小区内的文月托育中心,转身奔赴工作岗位。“下楼就到,安全又放心,彻底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张月表示。她的安心,源于榆林市打造的“社区嵌入式托育”模式,真正把便捷、普惠的托育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近年来,榆林市将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回应“幼有所育”民生期盼、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19年启动以来,普惠托育被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特别是2023年底成功获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后,榆林市聚焦破解“入托难、入托贵、托不好”的痛点,打出政策“组合拳”——加大资金支持、扩大服务供给、降低费用成本、强化综合监管,着力构建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核心,涵盖公办机构、社区嵌入式机构、用人单位托育、幼儿园延伸托班等“1+N”普惠式托育服务体系。
社区嵌入式托育,正是这一体系中最贴近百姓生活的创新模式。据榆林市普惠托育工作专班秘书长王绍瑛介绍,该模式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化”治理优势,盘活社区配套用房等公共空间资源,建设托育机构。目前,全市已建成42所城市社区嵌入式托育机构。
榆阳区崇文路街道办党工委委员李丽说,目前,街道有两个嵌入式托育点:学院社区托育服务中心和崇文社区的文月托育中心。“学院点由原有的空间改造,投入30万元;文月中心总投资80万元,其中40万来自中央资金,40万由榆阳区财政承担。”李丽表示,政府在硬件上给予充分保障,“教具、家具、厨房设备、监控系统等前期投入都由政府承担。第三方运营机构只需专注日常运营,承担人员工资、水电暖及物业费,无需支付房租。”
这种“政府兜底硬件+专业机构运营”的模式,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也减轻了家庭负担。不仅如此,普惠托育机构每月每孩可获得政府补贴580元,同时规定普惠性托育机构托育费上限为每月1520元。崇文路街道的嵌入式托育点还推出优惠:一次性购买3个月托育服务可享七折,折后仅需1368元/月。
走进文月托育中心,园长郭文波介绍,中心设计托位40个,自今年4月初运营以来,已接收21名1至3岁的婴幼儿。“我们实行6—8人精品小班制,每班配备‘两教一保’,确保精细化照护。”课程体系科学融合低龄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涵盖生活习惯培养、语言启蒙、动作训练及社交能力发展等。中心提供每日五餐,无寒暑假,按月收费,灵活性高。
郭文波认为,社区嵌入式托育的最大优势在于——免费场地和装修,极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而地理位置则带来无与伦比的便利与安全保障,幼儿日常活动可直接在熟悉的小区环境内进行。
位于榆林高新区的长兴路社区托育中心,则探索建设“医育结合”的路径。副园长郝思瑾表示,该中心由榆林高新医院运营,充分依托医院在儿童康复领域的专业力量。“我们拥有专业的康复医师和评估师,为婴幼儿提供健康监测和发育评估服务。对有特殊需求的宝宝,可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支持和护理。”中心与医院间建立了紧急救治绿色通道,并定期邀请医院儿科专家巡诊,为孩子们的健康筑起“双保险”。
记者 高苗 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