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指挥家”王宏强:把“荧光绿”变为“志愿红”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7-23 08:28:00 编辑:李强 校对:张倩 责编:王丹

王宏强(右)帮当地村民建房(受访者供图)。

在横山区波罗镇,只要提起王宏强,可谓家喻户晓:他曾在部队服役多年,复员后成为响水电站一名普通职工。下岗后,他成为波罗街头一名“志愿者交警”,多次前往地震灾区进行救援。再后来,他被招聘为横山区交管大队辅警,成了“马路指挥家”。如今退休在家的他,把“荧光绿”变为“志愿红”,仍力所能及地为他人提供帮助,成为周边村民最离不开的那个人。

1964年出生的王宏强,是横山区白界镇人。 1982年7月,他参军入伍。1987年至1989年,他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沙场上英勇战斗,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1990年,王宏强从部队转业回乡,被分配到横山区响水电站工作。2006年,响水电站改为股份制企业,他成为下岗职工,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每月几百元的保障金维持。

尽管生活困难,但王宏强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用爱心服务社会。从2006年起,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看到横山城区交通拥堵,他经常在堵车的地方疏导交通。有出租车司机为他送来锦旗,称他为“最美志愿者交警”。2009年,横山区交管大队招聘他为辅警。

横山区波罗镇是“北进咽喉,西进隘口”的交通要道,每天有上千辆车在狭窄的街道上排成长龙,堵得水泄不通。王宏强协调有关单位,在街道十字路口安装红绿灯,并对破损的路段进行修补。每天,他拿着喊话器,在波罗街头不停喊话,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人们都能看到他疏导交通的身影。

在疏导交通的同时,王宏强多次参加全国各地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志愿服务活动。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王宏强在北川中学搭建帐篷,卸物资、送伤员。在甘溪敬老院照顾伤员,为他们洗衣做饭、清理卫生,前后长达50多天。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王宏强奔赴灾区,在结古镇红旗小学,为师生搭建临时帐篷,挖掘教学仪器,搬运救灾物资……

2012年7月12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王宏强在房山区青龙湖镇,帮群众清理淤泥,重建房屋,并自筹5.3万元,买了1000多套被褥和日常用品运往灾区。

工作之余,王宏强经常在各个中小学校,向师生义务宣讲雷锋精神、宣传交通法规。他还义务打扫周边街道卫生、清理公厕、修理电器……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及时伸出援手。

为便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王宏强花了10多万元,先后买了4辆二手汽车,其中一辆二手车在从玉树回来的路上自燃了。王宏强曾保存有厚厚的一沓加油票,足有200多张,这都是他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期间加油的票据。

多年来,王宏强为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花费40多万元,至今仍欠有近20万元的外债。其实,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的妻子患有糖尿病、肾炎和卵巢囊肿等多种疾病,经常需要打针吃药。

“我曾是一名军人,是部队这座大熔炉锻炼了我。我愿意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不管流血流汗,哪怕献出生命,我都无怨无悔!”王宏强说。

在王宏强老家房屋的墙上,悬挂着40多面锦旗,这都是近年来他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有关单位和受益群众赠送给他的。“我活在世上,就是为了给大家多做点实事好事。我时刻以雷锋精神激励和鞭策着自己,我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王宏强说。

近年来,王宏强先后被授予横山区“最美退役军人”“当代活雷锋”、第二届“榆林好人——当代活雷锋”、陕西省爱国拥军模范个人以及全国五一行业模范等荣誉称号。

如今的王宏强,虽然退休在家,但他依然活跃在志愿服务活动当中,为当地的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帮群众修窑、修路、整地、找人、挖水渠、雇机械,参与义务植树,宣传交通法规,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为乡村振兴继续奉献着余热。

记者 刘涛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