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碱淖遗鸥进入繁殖高峰期 种群数量预计突破6000只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7-04 17:19:36 编辑:张倩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6月27日,在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心岛上,大批遗鸥雏鸟破壳而出,它们或欢快嬉戏、或等待亲鸟喂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当前遗鸥繁殖工作进入关键时期,首批破壳的雏鸟已开始下水觅食,还有一部分正在岛上孵化,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评估,预计今年成功孵化的遗鸥数量将达到3000只,保护区遗鸥总数达到6000只以上。”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贾建军说。
据了解,今年受倒春寒等天气因素影响,红碱淖遗鸥繁殖期较往年推迟了10至15天。面对这一情况,当地迅速行动,采用24小时智慧化监测与科学管护模式,全力保障遗鸥栖息和繁殖安全。
“今年春季气温回升较慢,遗鸥食物减少,已累计投喂1000多公斤高蛋白面包虫,以满足亲鸟在繁殖准备期的营养需求。”据贾建军介绍,管理局还加强日常巡护,通过多级人员巡查和无人机巡查,全方位地开展保护工作,保障遗鸥繁殖期安全。
作为全球重要的遗鸥繁殖地,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续多年开展湖心岛人工修复工程,通过人工筑岛、回填沙土、改善表面生境等举措,使遗鸥栖息地湖心岛面积扩至3.6平方公里,显著优化了栖息环境。同时,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工作,实施保护区湿地恢复项目、生态移民、养殖搬迁、草原修复和湿地治理等项目,并积极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工作,建设鱼类繁育驯养基地,累计人工繁育放流瓦氏雅罗鱼 160万尾、鲫鱼200万尾,有效丰富了水生生物多样性。
在巡护监测方面,保护区构建了立体巡护体系,采用“地面+空中”巡查模式,组织专业巡护队伍高频次巡查重点区域,无人机巡航精准锁定湖心岛、密林等盲区,高清红外监控系统24小时全域覆盖,监控室全天候值守。除了日常巡查,还通过海报、短视频、公众号、进校园社区等形式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并组建生态志愿者队伍壮大保护力量。
记者马腾 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