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县积极探索农村医养融合新路径——从“人找服务”变为“服务找人”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5-24 13:50:17 编辑:张倩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村医王飞燕正为村民拔罐。 闫宇涛 摄

“数据实时上传县平台,还能远程连线专家会诊,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近日,在吴堡县杨家沟村,76岁的杨凤才老人轻刷身份证,村医王飞燕随即通过智能健康检测一体机为他完成了血压、血糖等20余项检查。

去年以来,吴堡县以“一村一策”的务实举措,有效盘活闲置窑洞资源,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农村医养融合新路径。

闲置窑洞变身“健康小屋”

杨家沟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慢性病管理难、就医远等问题突出。2024年,吴堡县民政局牵头整合卫健、财政等部门资源,投入专项资金50余万元,将旧村委、学校等12孔闲置窑洞改造为“农村互助幸福院”。院内健康小屋、理疗室、餐厅等功能区一应俱全,配备智能检测设备、理疗床等,并制定《农村互助幸福院管理办法》,规范建设与运营标准。

“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基础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数据同步上传至县健康管理平台,形成动态监测网络。”村医王飞燕介绍。目前,全县20个村(社区)已建成“健康小屋”,惠及4500余名老年人。

“智慧村医”贴心服务群众

“多亏张医生每月上门,我这高血压再没犯过!”寇家塬镇横沟村村民李逢喜说。这是吴堡县“一村一医”全覆盖机制的成效。

吴堡县创新“卫生院+村卫生室+幸福院”三级医养模式,建立村医驻点服务机制,全县110个农村幸福院实现“一村一医”常态化服务。村医每月对重点慢性病患者上门随访不少于2次,服务时长与绩效考核挂钩。2024年,全县累计开展慢性病随访1.2万人次,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66%和64%。

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科技让应急响应更精准。吴堡县搭建“系统+终端+老人+服务”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健康数据。去年6月,岔上镇川口村村民薛维金突发心悸,智能手环监测到异常后自动报警,村医5分钟内赶到现场施救,成功化解危机。

养老升级托起“幸福夕阳”

吴堡县创新“五个一点”资金筹措机制,通过“政府投、群众筹、集体补、社会捐、老人参与等”多元渠道保障服务可持续。同时,出台《农村互助幸福院星级评定方案》,将星级与补助挂钩,倒逼服务质量提升。2024年,全县投入142.6万元完成367户适老化改造,为267名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上门护理,社区食堂、家庭养老床位等工程稳步推进。

暮色渐深,杨家沟村的窑洞前,老人们围坐用餐、闲话家常,笑声朗朗。“这里不仅是检查室,还是‘健康课堂’。”王飞燕指着墙上的慢性病防治展板说。

接下来,吴堡县将进一步推动社区食堂投用,完善城乡适老化改造,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养老有尊严”。

记者 李小强 闫宇涛 通讯员 董军辉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