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构建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 托起“夕阳红”稳稳的幸福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5-24 13:20:13 编辑:张倩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晚年,既是“家事”,更是“国事”。府谷县总人口25万,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5.1万,占总人口的20.4%。近年来,府谷县建成县镇村三级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各类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达到208所,核定床位2550张,包括护理型床位300张,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5月12日,记者走进坐落在新府山山腰的府谷县中心敬老院,院子干净整洁,健身、休闲、康养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先进。86岁的曹王锁老人正给大家唱二人台小曲,欢快的曲调里满是幸福味。老人是一名五保户,以前自己一人住在农村,2024年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住进了敬老院。

“现在的生活可好太多了,今天吃猪排骨,明天炖鸡腿,还有炸油饼、饺子,好得我都不知怎么表达。”曹王锁老人感慨地说,以前一个人住,常常吃剩饭。

目前,这个敬老院入住143人,年龄从60岁跨度至90岁以上,特困人员占比94%。

为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院内建立健康档案、组织文体活动、开展爱心慰问。“我们每周会给老人组织两节活动课,有手指操、手工课、剪纸、书法等,既能锻炼老人手指灵活性,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又能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护理班长赵慧介绍。

作为全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核心机构,府谷县中心敬老院针对自理、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分级护理服务,饮食起居、医疗保健、换季衣物更换等服务细致入微,创新“医养结合+人文关怀”模式,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引入社会资源等,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5月14日,府谷镇河滨路赵石尧、新尧渠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二人台教室,传来阵阵优美的合唱声,每周三,喜欢二人台的老人们会准时来此“打卡”。照料中心实现了康养、就餐、娱乐、休闲、健身、学习一体化,是辖区老年群体的综合“幸福驿站”。

居民王琴笑着说:“来了能和姐妹们聊天、唱歌,心情特别好,很幸福。”老年大学教师李玲也提到:“老人们唱歌后气变长了,心情愉悦,身体自然更好。”

近年来,府谷县持续优化县级养老服务,不断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城区建成17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所医养结合机构,有效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照护难题,助力县域养老服务体系提质升级。

在武家庄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幸福大舞台前热闹非凡。一段健身操过后,爱心超市互助积分兑换活动开始。管理员张彩艳介绍:“我们每月举行积分兑换活动,鼓励老人互相帮助,勤洗澡、锻炼身体。比如帮助身体不好的老人提水、在菜园浇水除草、打扫公共区域卫生,都能获得积分,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该养老服务中心由闲置校舍改建,50个房间按酒店标准设置,生活设施齐全。80岁的杨玉珍老人和老伴儿把这里当成了家,“现在啥都不用操心,吃完饭放下碗就行,每天才花五块钱。”杨培荣老人也表示:“住的、吃的都不错,还能打麻将、下棋、玩扑克,很自在。”

据武家庄镇党委书记刘玉文介绍,养老中心成立以来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五养连心,怡养先锋”党建品牌,通过爱心积分管理模式,成立“重晚晴”红色志愿服务队,建成幸福菜园、红色书屋、幸福大舞台等,让老年人住得舒心、活得开心。

府谷县科学布局、抓点带面,在有需求的集镇所在地梯次推进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不断加强镇级区域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创新推进村级养老服务供给,全县已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34所,已覆盖全县80%的行政村。

三道沟镇阳湾村幸福院是府谷县村级养老服务的生动实践。69岁的杨埃玉老人,儿女在城里安家,他和老伴儿留守老家,但吃饭成了问题。如今,幸福院让他们的生活轻松许多。“幸福院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吃饭方便,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有这么好的生活,党的政策真是好。”杨埃玉老人说。

阳湾村幸福院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功能设施齐全,有12个标准间宿舍,24张床位,独立卫生间、空调、电视、床柜等一应俱全,集成式厨房、餐厅可同时满足40人就餐。管理员杨世伟说:“建幸福院前统计只有13位老人愿意来,建成后看到条件好,大家都来了,有26位,表示很满意,饭菜花样多,换着口味吃。”

府谷县每年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养老机构50%的运营资金来源于政府补助。同时,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运营成本。

府谷县以老龄群体需求为导向,精准施策,探索多样化养老服务业态,逐步建成层次清晰、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政府每年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时,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运营成本,以贴心民生举措,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记者 马国庆 田鑫 康世亮 王红霞 通讯员 高源彬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