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彦兵:匠心传承空心挂面制作技艺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5-14 10:29:51 编辑:张倩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张彦兵(左)在查看挂面品质。闫宇涛 摄
凌晨3点的吴堡县张家山镇高家塄村,仍笼罩在浓浓的夜色中。47岁的张彦兵已披上工装走进作坊,准备制作空心挂面。昏黄的灯光,将他的身影投在斑驳的窑壁上。这样的场景,已重复了25年。
在张彦兵的手中,经过6次醒发的面团任意变换着形状。破条时腕间的巧劲、搓大条时腰腹的力道、上架时对温度和湿度的精准把控……吴堡手工空心挂面的制作工序早已镌刻在张彦兵的记忆深处,这个陕北汉子用半生光阴,将祖传的挂面技艺淬炼成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做人要实诚,做面要诚信。”祖父的叮嘱始终萦绕在张彦兵的心头。2014年,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展示了吴堡手工空心挂面的制作技艺,让在外务工的张彦兵看到了空心挂面产业的希望。于是他返回家乡,毅然投身到空心挂面制作中。面对工业化挂面的冲击,他立下铁律:“品质是挂面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
为精选原料,张彦兵踏遍周边市县,选择最合适做挂面的面粉。即便挂面成本上涨,他仍坚持剔除“挂面头”,确保每根面条粗细均匀、筋道爽滑。同行笑他“轴”,他却坚定地说:“食客碗里的热气,就是最好的质检报告。”如今,张彦兵仍遵循着祖父的叮嘱,让吴堡手工空心挂面成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亮丽名片。
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同时,张彦兵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夏季高温高湿,按照惯例是在制作挂面时加大盐的添加量,以便挂面定型。然而这样一来,既影响健康,又限制生产周期。 2013年,张彦兵开始挑战这一难题。
“每天试验两袋面粉,调整上百次配比。”回想那半年里的艰辛,张彦兵仍然记忆犹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彦兵的努力下,伏天也可以制作“低盐空心挂面”。此后,他又攻克挂面粗细不均的难题,并创新研发菠菜、艾草、藜麦等20余种养生挂面。此外,张彦兵还参与制定了《吴堡手工空心挂面加工标准》,让空心挂面制作有了标准可依。
作为吴堡手工空心挂面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彦兵深感责任重大。他在作坊里办起了“挂面学堂”,独创“土方子+新标准”教学模式,向学员传授手工空心挂面制作技艺。如今,他培育的千余名学员中,240人凭借精湛技艺实现稳定就业,30余名佼佼者成为行业内的技术中坚力量。随着挂面产业链的纵深拓展,高家塄村的村民腰包鼓了、笑容甜了,收入较以往有了很大提升。
暮色中的挂面架如金色琴弦,晚风拂过,奏响乡村振兴的乐章。抚摸着晒场上的面条,张彦兵对未来的规划成竹在胸:建设非遗工坊研学基地,让青少年在学习空心挂面制作技艺的同时,体验“和面如做人”的哲理。
记者 李小强 闫宇涛 通讯员 曹育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