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前途”不是“躺平符”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1-10 09:06:40 编辑:李小龙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基层事务杂、晋升通道窄,不如躺平更轻松”“岗位难出彩、努力难见效,不如敷衍混日子”……当下,少数干部以“没前途”为借口消极应付工作,将个人得失凌驾于事业之上,这种将“没前途”当作“可以躺平”的论调,本质上是宗旨意识淡薄、担当精神缺失,不仅是对事业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人生价值的自我矮化,必须予以纠偏扶正、校准价值坐标。

端正思想认知,破除“价值标签”的迷思。干部的价值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为民贡献多少。焦裕禄在兰考治沙时面对重重困难,以“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赤诚,在“苦瘠甲天下”的土地上树起不朽丰碑;黄文秀放弃城市繁华,将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攻坚事业,在“小山村”里书写了“大人生”。个人的进退留转绝非衡量工作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标尺,真正的价值在于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在于对事业发展的推动贡献。党员干部当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甘当“人梯”“铺路石”,将个人追求融入时代洪流,在服务大局、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砥砺担当作为,走出“成长设限”的困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代愚公”黄大发,三十六年如一日,带领村民在悬崖绝壁凿出“生命渠”,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航天员景海鹏四次征战太空,其非凡成就的背后,是在日复一日的极限训练和艰巨任务中锻造出的过硬本领。“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能力和才干,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应对挑战中增长起来的,与其纠结“有没有前途”,不如起而行之,在摸爬滚打中提升本领,在实践熔炉中淬炼成钢,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自己的成长开辟道路、赢得认可。

强化制度保障,打破“前途焦虑”的瓶颈。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成长观、政绩观,既要思想浸润,也需制度托举。一方面,要突出实干实绩导向,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畅通能上能下渠道,真正让“能干者能上、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成为常态,让“躺平者”无处可躺、混日子的没有市场。另一方面,也要着力优化干部成长发展路径,为各年龄段、各层级干部搭建公平、广阔的干事创业平台,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新时代是充满机遇的时代,更是奋斗者的时代。真正的“前途”,绝非坐等而来的馈赠,而是靠忠诚坚守、凭实干拼搏、用汗水浇灌出的硕果。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主动躬身入局、勇担使命,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建功立业的舞台,每份付出都成为彰显人生价值的注脚。

马皎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