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探索陕北民歌传播形式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9-09 00:20:57 编辑:张倩 校对:李小龙 责编:王丹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歌是黄土地孕育的情感史诗,承载着千年民俗记忆。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刷中,传统“口耳相传”的传播模式逐渐与年轻群体脱节,唯有突破形式边界,方能让这缕“黄土之声”在多元探索中焕发新生。
创新传统渠道活态场景。陕北民歌的生命力,始终藏在“源于生活”的本质里。传播创新需先守住这份“原生态”,再用现代技术延伸体验边界。要依托陕北民歌博物馆等实体空间,通过沉浸式演出、现场教学等形式,还原“拦羊嗓子回牛声”的原生态魅力。同时,要创建VR虚拟民歌博物馆,复刻黄土高原生活场景,让用户沉浸式体验民歌产生的生态环境,领略古今对话的视听体验。
绑定文旅产业集中亮相。文旅融合是打破传播壁垒的关键路径,结合景区特色设计主题演出,通过演唱与景区气质相符、意义相通的陕北民歌,让游客在景观与歌声的共鸣中读懂民歌内涵。积极开发民歌文创产品,可将经典歌词印制在明信片、扇子、笔记本中,让文化符号跟着游客走,实现“一次旅行,一路传唱”。
借助多种发展业态传播。陕北说书因《黑神话:悟空》享誉海外的案例,为民歌传播提供了新思路。陕北民歌与陕北说书根植于同一片土地,陕北民歌通过游戏形式传播具有可行性。尝试优先选择具有强烈地域特色和故事性的曲目,作为游戏背景音乐、动漫剧情插曲,在年轻群体熟悉的娱乐场景中自然植入。还可结合短视频技术,打造“民歌+国风舞蹈”“民歌+情景短剧”等内容,让传统旋律与潮流形式碰撞出新鲜感。
流行音乐中融合式传唱。本土音乐人薛锐曾尝试创作的《人爱人》《山旮旯旯》《酒神曲》等,证明陕北民歌能与摇滚、说唱无缝衔接,并取得一些成功经验。只要守住“黄土味”的核心,以尊重音乐性、故事性、艺术性等为基石,便可大胆尝试多元编曲,使陕北民歌既保持“原汁原味”的内在情感,又变得“可甜可盐”与时俱进。
陕北民歌的文化能量自悠远厚重的历史文脉而来,今天的陕北民歌可以融入各种情景化叙事,成为刻画人物、渲染情绪、感知时代的强大文化符号。只要我们以传统底蕴凝神,以创新形式突破,以精品内容共鸣,这缕穿越千年的声音,定能在新时代浪潮中唱出最广阔的天地。
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