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一盘棋”促抱团发展“一站式”助智能高效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1-21 09:23:25 编辑:李 娜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苹果丰收 通讯员 邓聪 摄
粉条加工 通讯员 邓聪 摄
农特产品展销 通讯员 刘婕宇 摄
查看大棚香瓜长势 通讯员 邓聪 摄
直播销售 通讯员 刘婕宇 摄
万头黑牛养殖场 记者 延杨红 摄
高标准农田 记者 延杨红 摄
如何破解小农户分散经营的困境?怎样让现代农业惠及更多农民?近年来,清涧县以资源大整合为核心,以构建“553”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为突破口,通过创新构建“农投公司+龙头企业+镇联合社+村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经营体系,探索出一条“全流程服务,抱团式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之路。
在此推动下,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万亩,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11.2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5%。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苹果、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增长36.71%。
整合资源,规模化发展
11月初,在玉家河镇白李家河村旱作农业基地,多辆收割机械在梯田里穿梭往来,将已经熟透了的高粱采收殆尽。
“这块基地是我们近几年打造的3100亩高标准农田,主要种植高粱、谷子等农作物,通过将村里的零散土地集中流转至村集体,实现了规模化整合、集中化管理、机械化作业。”清涧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白强强介绍。该基地还全面推广旱作节水“四位一体”及旱作集成技术,包括沟道坝蓄水、小高抽提水、蓄水池高位储水、膜下滴灌补水等,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大大促进了农作物的产量。
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发展是破解小农户分散经营困境的有效路径,清涧县创新构建了“农投公司+龙头企业+镇联合社+村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经营体系,以新型“统分结合”模式推动资源整合。由农投公司发挥统筹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订单农业,覆盖9个镇275个村,带动总产值2.8亿元,让农户不再“盲目种、愁销路”。六大链主企业带动28家中小企业、826家合作社组建产业联盟,统一标准、错位发展,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综合农事,社会化服务
10月23日傍晚,在折家坪镇冯家沟村的一处高山上,层层梯田上谷子泛着金黄色的光,两台机械正绕着山一圈一圈地收割,收满之后再装进三轮车,送下山晾晒。
“受阴雨天气影响,我们必须得抓紧抢收,幸好有县农机服务中心给我们调配了农机帮助收割。”冯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康焕介绍说,这是村集体流转回来的约700亩土地,今年全部种了香谷小米,亩产有400斤左右,营收较好。
“我们组织了34台收割机、6台烘干机、20台玉米脱粒机助力全县秋收,能做出快速反应主要是源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有效举措。”清涧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健雄说。
近年来,清涧县按照“县统筹、镇实施、村组织、户参与”的工作思路,整合涉农项目、土地资源、农机合作社等农业资源,通过多项举措协同推进,打造出覆盖面广、全流程服务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同时,全力打造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县,推广集成式农事综合服务模式,建成1个县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3个镇级农事服务中心,扶持农机合作社4家,整合农机479台(套),便于集中统筹,协调服务。
“针对农机监管,我们还开发了智慧农机平台,安装北斗定位设备183台,可以掌握实时数据,提高标准化服务。同时,对农机具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张健雄说。
集成智能,数字化链接
近日,走进清涧农业数字化平台的智慧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清晰标示全县地理风貌与农业产业布局的沙盘。大厅中央,巨大的AI清涧农业产业服务中心屏幕上,正实时展示着全县红枣、苹果、杂粮、黑毛土猪、肉牛等各类产业的种养动态、产值数据、管理信息,以及市场销售情况和农业结构分析,各类数据一目了然。
“清涧农业数字化平台涵盖了种植、养殖、仓储、交易、溯源五大数据库,构建起一个全方位、高效能的农业数字化系统。”清涧县农投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生介绍说。
近年来,清涧县融合大数据、物联网、AI技术,串联产、储、销、溯全环节,建成农业产业数字化平台。在种植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气候特征,可为顶凌覆盖、菌碳培肥、垄沟集雨、秋雨春用等旱作技术的大力推广提供数据支撑。在养殖领域,以黑毛土猪为标杆打造数字化样本,通过专属计步耳标接入阿里大数据平台、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实现“500万步跑步猪”数据可视化,助力产业链实现“养殖—屠宰—加工—销售”闭环。
“通过大数据的精准分析与深度应用,为清涧特色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实现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智能管理,助力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黄海生说。
此外,为减少流通环节,把更多收益留给农民,清涧县创新建立了“商超直供、体验店直销、电商直播”的销售模式,与华润万家、胖东来、盒马鲜生等大型商超建立长期供销关系,融入高品质农产品供应链,推动农产品向“标准化、品牌化、精品化”转型。在西安、榆林、扬州等城市及重点景区,16家“塬上清涧”农特产品体验店与直营店开门迎客。全县30余支电商团队,让红枣、粉条、牛肉等山货通过屏幕走进全国消费者家中。
记者 李志东 闫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