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边:节水滴灌“解渴”旱塬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7-09 09:27:23 编辑:李小龙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靖边县杨桥畔镇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7月3日摄)。 通讯员 陈治武摄
6月25日,位于靖边县杨桥畔镇的靖边县菜薯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里,工作人员郝治宏走进总控室,轻点水肥一体机触控屏,密布田间的227个电磁阀随即启动。水肥混合液沿着黑色滴灌带,精准渗入每一株农作物的根部。
“无论是玉米、西瓜,还是山楂树,都能‘喝’上定制的营养液。”郝治宏介绍,“过去,我们浇地特别辛苦。如今,两个人一周内就能完成园区3800亩土地一个周期的灌溉。”
高效浇灌作业的背后,是该园区融合应用的“四位一体”集雨补灌与智能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两项技术。“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通过“沟道坝蓄水+库坝提水+高位储水+滴灌补水”,巧妙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并将水注入5个装配式蓄水池。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则如同“智慧大脑”,通过首部控制中心联网田间电磁阀,实现远程自动化操控。
“两项技术的融合应用,与普通露地滴灌相比,可实现亩均节水46%、节肥20%、增产10%以上。”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艳介绍,“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构建了一个高效协同的农业管理生态系统,简化了生产者的操作流程,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目前,该技术已在靖边县推广近3万亩。”
作为我国北方典型旱作区,靖边县171万亩耕地中,旱作农业占56%。10多年来,借助农业农村部旱作农业项目和世界粮农组织合作项目,靖边县大力推广以露地滴灌、膜下滴灌、集雨窖集雨补灌、地膜减量增效、抗旱抗逆等为主的抗旱节水种植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合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的黄土高原旱作节水集成技术模式。
在北部风沙滩区,靖边县通过推广漫灌改滴灌、喷灌改滴灌,改造升级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单位面积耗水量实现灌溉节水。此外,在中部梁峁涧地区,靖边通过推广“四位一体”集雨补灌和软体集雨窖技术,充分利用地表水以增加灌溉面积。靖边县菜薯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便受益于此。
靖边南部地区为丘陵沟壑区,有梯田近10万亩。该县通过推广探墒播种、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等旱作节水集成技术,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有效破解“靠天吃饭”困局。
靖边县东坑镇车路壕村村民刘志东是该项集成技术的受益者之一。“苗好一半谷。去年,县上农技员指导我们深耕、施生物有机肥、覆膜等。我家房前屋后的10余亩旱地玉米出苗率大大提高,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他说。
今年,靖边县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9.1万亩,覆盖15个镇(街道)的62个行政村。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37.36万亩。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使旱作节水农业的经济效益持续提升,旱作区成为靖边粮食生产新的增长极。
记者 王晨曦 通讯员 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