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边缘种出“吨粮田”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4-11-29 08:24:57 编辑:李小龙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日前,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阳光村喜提省粮食生产“吨粮村”称号。
“玉米亩产从12年前的5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270公斤了!”11月20日,阳光村党支部书记张治华掰着手指算了算账,笑得合不拢嘴。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庄稼遭了殃,颗粒难收成。”阳光村位于靖边县张家畔街道,这里曾经干旱少雨、土地贫瘠。那时,在村民看来,种地远不如“揽工”挣得多。
2023年,阳光村凭借千亩连片示范田,以平均亩产1350.36公斤的好成绩,创下了陕西省玉米千亩连片单产历史最高纪录。自此,阳光村的名号越来越响。
“这块地是移民户的‘口粮田’,过去,由于产量低,我们把土地流转过来,将其承包给种植合作社,通过专业技术和管理实现产量突破。”张治华说。
从2012年亩产500公斤提高至2018年亩产800公斤,再提升至今年亩产1270公斤,阳光村的玉米田如何从低产田“逆袭”成“吨粮田”?
眼下,秋收已过,记者走进阳光村4000多亩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种植基地,只见玉米已经收获完毕,工人在捡地里遗落的玉米棒。
“如何让低产田丰产?我们种地有3个科技‘小妙招’!”靖边县巾帼农业综合服务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静说。
第一个妙招是增密度。
“2021年,我们尝试增加种植密度,每亩地种植玉米4500株,比往年增加500株,当年亩产增加了100公斤。今年,我们在部分地块每亩种植玉米6500株,部分地块每亩种植7500株,平均亩产增加了250公斤。”刘静分享种植心得。
第二个妙招是测土配方施肥。
“通过改变施肥方式,我们从传统的一茬玉米施3次肥增加为施8次肥,通过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让玉米充分吸收营养,提高肥料利用率。”刘静说。
最后一个妙招是改变灌溉方式。
“传统的灌溉方式1亩地需要用水370立方米。2024年,我们采用滴灌后,1亩地只需用水200立方米,每年可节水46%。”刘静表示。
优质的种子是玉米稳产的基础。“通过试验,我们发现迪卡159玉米种子具有抗倒伏、耐密、脱水快、产量高的特点,最终选择种植这个品种。”刘静告诉记者,每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技人员都会全程跟踪指导,为种植户提供“保姆式”服务。
“凡是进入我们辖区的种子,必须进行登记备案。我们对县域内种子销售门市也会不定时检查,并选择多个品种提前试种,再选取优质品种进行推广。”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宁说。
有了好种子,如何把好技术关?“我们委派技术员按区域深入田间地头,在项目区发放有机肥、太阳能杀虫灯等,全年开展‘一喷多促’无人机飞防作业12万亩,千方百计稳面积、提单产,为农业生产赋能。”李宁说。
靖边县共有耕地109.12万亩,2024年玉米种植面积62.15万亩。“我们在11个镇40个村打造示范点,建设春玉米‘吨粮田’种植基地7万余亩、省级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种植基地4230亩、绿色高质量高效万亩示范片1个、千亩方5个、百亩核心攻关田5个。”李宁说。
2024年,靖边县以“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等重点方向,建成高标准农田36.35万亩,高效旱作节水农业28.26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5.8%,全县农作物良种化率达95%。
“阳光村被评为‘吨粮村’,给榆林农业高质量发展带了个好头,我们将打造更多样板村,确保农户增产增收,在毛乌素沙地边缘种出更多‘吨粮田’。”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永平说。
记者 李旭佳 通讯员 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