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沟沟里有所好学校——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7-16 09:40:43 编辑:李 娜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孩子们在校园嬉戏奔跑。(受访单位提供)
在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的荣誉墙上,“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50余块奖牌整齐排列。这些荣誉,既见证了这所百年老校的办学历程,也映照着社会各界对它的认可。
这所扎根于子洲县马岔镇师家坪村的寄宿制完全小学,设有幼儿小班至六年级共9个教学班。近年来,学校以理念革新为先导、以实践突破为路径,短短6年时间实现了校园环境、管理模式、育人质量的全方位蝶变。2024年9月,该校被人社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办学新理念:
让每个孩子都发光
2019年8月,有着30年教龄的杜艳梅接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面对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发展举步维艰的困境,她率先确立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光”的育人理念,提出“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铸校”的办学思路,为学校发展锚定方向。
学校多方争取支持,推动教学楼翻新、宿舍楼修缮、食堂扩建,还建成塑胶运动场,昔日简陋的校园变身为窗明几净、设施齐全的学习乐园。学校系统梳理百年校史,从校风建设到班级公约,分层打造环境文化、精神文化与管理文化,层层渗透“乐学善行”的育人导向。
理念的革新带来看得见的变化:学校学生从2021年的80名增至227名,不仅稳住了本地生源,更有100余名曾在县城就读的学生主动回流。“把孩子放这儿,我们放心!”这是家长们最朴实的评价,也是学校办学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
育人新探索:
五育并举绽放学生个性
“山里的孩子不能只盯着课本,要在实践中长本领、明事理。”这是学校的育人共识。针对学生个性与天赋的差异,学校突破传统模式,以“五育并重”为导向,通过红色浸润、社团赋能、实践砺能三维发力,让每个孩子绽放独特光彩。
红色基因是立德树人的根基,学校充分利用南丰寨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等红色资源,常态化开展学习红色历史、塑造红色课堂、讲述红色故事等“七红”系列活动。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阵地,整合资源搭建素质教育平台,开设腰鼓、书法、足球、拉丁舞、电子琴等多个社团。每逢节假日,师生还会走进田间地头,开展除草、掰玉米、栽红薯等劳动实践,让学生在挥洒汗水中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道理。
近年来,该校学生累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70余人次,涵盖优秀少先队员、红色讲解、经典诵读、汉字书写、体育竞技等多个领域。
教学新模式:
以质立教夯实成长根基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改革必须从这里突破。”作为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校长,杜艳梅深知提升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为此,学校狠抓常规管理,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聚焦课堂效率提升,让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补齐师资短板,2022年4月,学校与延安实验小学结为帮扶对子,青年教师加入对方名师工作室,通过“教、研、训一体”模式实现跨区域交流。校领导带头“比学赶超”,在全校形成钻研业务、比拼实绩的氛围。此外,学校还通过师徒结对等机制,快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当前,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学方法的创新已成为校园常态,为学生全面发展筑牢了教学根基。
如今的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已构建起“德育有特色、教学重实效、后勤强保障”的管理体系,用规范精细的制度和开放民主的理念,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正如杜艳梅所说:“我们要办好‘小而精、小而美’的乡村学校,让百年老校在振兴乡村教育的路上焕发新活力。”
记者 赵娜 通讯员 朱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