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浸润式教育中成长——榆林市不断加强中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5-07-15 08:34:41 编辑:李小龙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实验学校七年级4班学生在“校园农场”劳动(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原来骗子的话术有这么多套路,以后接到陌生电话得多留个心眼!”
“怎么完全找不准方向,脚也来不及踩刹车,酒驾可太危险了!”
……
7月4日,榆林实验小学的“少年警队”走进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青山路派出所,沉浸式体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安全文明教育课。
今年初,榆林实验小学与青山路派出所开展警校共建,建立“少年警队”,联合开展校园欺凌预防、毒品预防、网络诈骗预防等系列教育活动,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班级、文明整个校园”。
近年来,榆林市教育局深入推进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校园建设,强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加强中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校园农场”,在劳动实践中增长知识
见证一粒种子的发芽,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影响?
6月2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实验学校,七年级4班学生在“校园农场”给瓜果蔬菜浇水、施肥、拔草。
刚开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种下西红柿、香瓜、土豆、红薯、黄瓜等农作物的种子。每周,学生都会到“校园农场”上一节劳动实践课,观察作物的长势、管理养护作物。
“‘校园农场’是学校德育课程中的一部分。通过培育一粒种子、观察一棵苗,我们希望孩子们能与自然对话,在劳动实践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全面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实验学校执行校长白金龙说。
在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实验学校的“校园农场”,10亩土地按照班级划分成70块“责任田”,一个班级一块地,每个学生都参与耕种。
除了劳动实践教育,“校园农场”里还可以开展生物学教育、美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依托丰富的内容,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实验学校实施文明学生“繁星计划”,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授予“校园文明之星”荣誉。近3年,已累计表彰奖励学生65人。
“文明班级”,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再次获得‘文明班级’奖牌。本学年已经第4次获此荣誉。让我们一起加油,争取更大的进步。”6月24日,榆林市第十七小学五年级1班班长高梓渊高兴地说。
榆林市第十七小学五年级1班的教室门口张贴着具有班级特色的班徽、班歌、班名、班训、班主任寄语等。教室里干净整洁,课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书籍和学习用品。
“我们围绕行为习惯好、读书氛围好、体育艺术好、安全卫生好、劳动实践好5个方面制定量化评分细则,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校内考核与校外追踪相结合的方式,每周一给各方面表现优秀的班级授予流动红旗、每月评比颁发‘文明班级’奖牌、每学期进行一次表彰奖励,让‘文明班级’成为集体争取的荣誉,让文明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扎根。”榆林市第十七小学校长苏勇说。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营造优良班风、学风,榆林市第十七小学以“文明班级”建设评选为抓手,开展课堂蕴德、读书养德、慈善润德、仪式育德、活动立德、实践弘德“六大行动”,建设陕北民歌社团、唢呐社团、武术社团等80余个社团,建立校内外文明教育实践基地,每周开设不少于1个课时的文明实践教育课,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德育引领,打造更多文明校园
6月11日,扶起在院中玩耍不慎摔倒的小弟弟;6月13日早晨上学路上,顺便帮助邻居阿姨把垃圾放进垃圾桶……榆林市星元小学五年级学生张晓萌的善行记录本里,记录着她本学期“日行一善”的小事。
6月20日,张晓萌的本子上又多了一条:和同学们一同去社区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帮助爷爷奶奶们整理床铺、打扫房间,还表演了节目。
周五下午,榆林市星元小学四年级、五年级的“小小志愿者”会到社区敬老院进行“为老”志愿服务。
榆林市星元小学打造“星元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构建“党建+队建+文明创建”的育人机制,引导学生撰写善事小周记,走访孤寡老人献爱心,参与“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以浸润式的教育,让文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今年,该校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每月,学校会组织外出开展一次文明实践研学活动;每季度,家长会到学校参加家庭文明公益课堂;每学期,我们会参加旧衣物捐赠活动。这些活动让我能很好地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榆林市星元小学四年级学生张煜婷说。
榆林市聚焦中小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开设红色铸魂、国学润心、科技启智、非遗传承、劳动实践等课程,定期表彰“新时代好少年”“校园之星”等先进典型,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文明素养。目前,榆林累计有6所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6所学校被授予“全省文明校园”称号、189所学校被授予“市级文明校园”称号。
记者 李羽佳 通讯员 朱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