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涧县第五小学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用“温度教育”呵护成长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4-25 15:07:35 编辑:康敬卓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4月22日,清涧县第五小学的操场上,呼姣正和学生们玩游戏。 通讯员 邓聪 摄
“呼妈妈,这是消防车!我记得你教过我,遇到火灾,要打119!”
“呼妈妈,我们来玩跳房子。”
“呼妈妈,我们和同学一起去玩丢手绢。”
……
4月17日,在清涧县第五小学,二年级学生小文(化名)正和他的“呼妈妈”班主任呼姣一起玩游戏。
看到孩子脸上许久未露的笑容,小文母亲王艳忍不住抹了抹眼泪。“孩子因为残疾,从小性子孤僻,不爱说话,也不跟人交流,特别怕见生人。”王艳感慨道,“多亏了呼老师,待小文像自家孩子一样,一点一点打开了他的心门。现在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访的时候,小文一见到她就喊‘呼妈妈’。”
“第一次接触小文时,他特别内向,根本不愿与人接触。”呼姣回忆道。在家访了解情况后,她和小文母亲商量,为孩子量身定制了暖心成长教育方案。在学校,呼姣带着小文做游戏、谈心……引导他和同学们接触。渐渐,小文开始融入班集体,能和大家一起玩耍、学习。知道小文喜欢车类玩具,呼姣就通过主题班会、美术课、动画片以及送他玩具车等方式,帮助他慢慢成长。如今,小文已经能自己穿衣洗脸,还能独立坐公交车。“看到他的点滴成长,我特别高兴,希望这个被天使吻过的孩子以后能越来越好。”谈起小文的变化,呼姣满脸自豪。
小文的成长故事只是清涧县第五小学有温度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
第五小学位于清涧县城南,地处城郊村,却是城区唯一实行免费营养午餐供应和躺休制管理的小学,全校98%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其中特殊学生14人。近年来,清涧县第五小学以“温 度”破题、用“行动”答卷,通过家校同行、资源联动、智慧赋能,将教育关怀渗透到每一个细节,让教育成为照亮每个孩子未来的温暖之光。该校推出“免费营养餐+温馨躺休”模式,每日提供营养均衡的三菜一汤和专职生活教师照顾的温馨躺休,惠及全校学生,既减轻困难家庭经济负担,又为外出务工家长排忧解难。
“我在县城打工,孩子爸爸在外地,以前总发愁没时间陪孩子学习。”宽州镇石台寺村村民李静静笑言,“现在学校有营养餐、能午休,还有老师辅导作业,孩子学习进步了,人也长胖了,这种‘有温度的教育’真是太贴心了。”
清涧县第五小学抢抓当前教育发展机遇,持续改善办校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非遗插梆子、剪纸、武术操、陕北大秧歌等,融入大课间、活动课堂以及体育课,让学生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享受成长的快乐。
“学校重视对孩子的综合培养,丰富了体育活动与大课间,看着孩子的身体越来越结实,作为家长的我们非常欣慰。”谈起孩子两年来的变化,学生家长韩瑞喜不自禁。
“我校积极响应‘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号召,以‘做有温度的教育,育有梦想的少年’为目标,聚焦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困难家庭学生的成长需求,构建‘学业支持+生活保障+心理关爱’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实现服务学生全覆盖。”清涧县第五小学副校长刘芳介绍。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学校开设“学业加油站”,实施“1名教师+3名学生”结对帮扶,课堂查漏辅导,课后陪伴补缺;建立午托、免费午餐机制,用陪伴赶走孤单,用爱填补亲情的缺口,切实用有温度的教育,让校园成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
通讯员 邓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