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单赋能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府谷县深化基层治理典型案例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1-28 08:54:46 编辑:康敬卓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改革背景

近年来,府谷县14个乡镇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承担了繁重任务,然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实困境也日益突出,制约了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权责边界不清;二是跨部门协同不畅;三是履职指引缺失。

为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府谷县委、县政府将深化乡镇履职事项清单编制改革作为突破口,以明晰权责、优化流程、提升能力为核心,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的结构性矛盾。

多项举措

加强顶层设计。县委将清单编制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县委书记牵头的工作专班,强化组织保障。专班在4个月内召开7次专题会议,深入研究事项划分标准,现场协调解决职责争议。建立“三上三下”沟通机制,由县委组织部部长全程跟踪督导,确保14个乡镇和12个县直部门在事项梳理上无缝对接、精准落位,累计厘清35项长期存在的职责交叉事项。

精准梳理归类。按照“全口径、无遗漏”原则,对乡镇履职事项进行全面摸底和系统分类。全县14个乡镇平均梳理出304项具体事项,并明确划分为三类:127项基本履职事项,聚焦主责主业,如发展村级经济、调解矛盾纠纷等;99项配合履职事项,明确以县直部门为牵头主体,乡镇负责配合协调,如重大项目征地中的群众工作。

编制实操手册。该手册覆盖乡镇各类工作人员,内容涵盖岗位权责、政策法规、应知应会、办事流程四大模块,创新运用思维导图等可视化方式呈现复杂流程,以精炼语言解读核心政策,成为干部案头必备、即查即用的“工具书”和“培训教材”,有效解决了“如何干好”的问题。

强化能力建设。一方面,开展精准化培训,组织干部赴先进地区学习,邀请专家授课,累计培训超900人次,培育大批“基层明白人”。另一方面,建立“双向赋能”机制,选派乡镇干部到县直部门跟岗锻炼,同时邀请部门骨干下沉乡镇指导,提升了乡镇干部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履职能力。

健全协同机制。针对清单梳理出的需多方协作事项,建立“部门牵头、乡镇配合”的协同机制。例如,对煤矿井田内违规建房等难题,明确由资源规划、住建等部门负责执法整改,乡镇侧重群众沟通和现场协助,通过制度化联动,实现了对跨域问题的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

成效显著

权责关系由“模糊”转向“清晰”。清单制度明确了“分内事”与“配合事”,更将78项不应由基层承担的专业事项上收,使乡镇干部从繁杂的“万能胶”角色中解脱出来。

治理效能由“低效”转向“高效”。权责明晰与协同机制“双管齐下”,有效遏制了“踢皮球”现象。例如,大昌汗镇某村违规建房问题,因清单明确了部门牵头责任,仅用两个月便完成处置。全县乡镇事项平均办理时长较改革前缩短40%,治理响应速度和解决效率显著提升,“府谷效率”获得群众点赞。

干部履职由“被动”转向“主动”。《工作手册》提供了清晰指引,新干部能快速入门,老干部可优化方法。改革后,乡镇干部政策执行精准度提升50%,角色定位更加清晰。

干群关系由“疏离”转向“贴近”。随着干部精力更多投向民生一线,下村走访频次增加30%,群众诉求平均响应时间从3天压缩至1天内。农村医保报销、矛盾调解等关键事项的群众满意度从82%跃升至95%。

通讯员 苏阳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