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艳:让法槌有力度也有“温度”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01 09:31:24 编辑:郝莉娜 责编:王丹
张艳(中)查看争议证据。通讯员 贺蓉蓉 摄
张艳是神木市人民法院的一位法官,她可以连续翻阅案卷到深夜,只为厘清一个法律争议点;也会为农民工的工伤认定问题急红了眼,想尽办法维护弱势群体权益。很多人认为,她是将法律威严与司法温情完美融合的新时代法官。
用“较真”态度守护公平正义
走进张艳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堆满案卷的办公桌和贴满便签的法律书籍。自2016年入职以来,这位年轻的法官就给自己定下“铁律”:每个案件必须吃透法律条文,让老百姓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张法官的笔记本就是一部活的法律百科全书。”张艳的同事告诉记者,她的电脑里存着上百个典型案例分析笔记,遇到新型疑难案件时,总能迅速找到参考案例。此外,为了掌握最新法律知识,张艳坚持每天早起一小时研读司法解释,晚上睡前翻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这种钻研精神结出了丰硕成果。张艳撰写的《涉诉信访制度的形成与渊源》《裁判文书的说理》等多篇调研文章在《榆林审判》《三秦审判》等专业刊物发表。其中关于行政审判、民刑交叉问题的研究成果荣获省级表彰,为同类案件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智多星”让司法更有温度
“张法官的庭审就像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这是许多当事人对张艳的评价。2020年,在审理神木市首起不服工伤认定案时,张艳创新采用庭前预备制度和要素式审判,仅用30分钟就完成庭审并当庭宣判,有效维护了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张艳不断创新办案方法,始终倡导“说话和气、办事认真、公平正义、人民满意”的服务理念,着力提高诉讼调解率、化解社会矛盾,并在“判后答疑”“案结事了”上下功夫,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在民事诉讼中,她推行庭前预备制度、要素式审判方式使当事人举证、质证,法庭认证、查明事实、说理裁判均围绕诉讼请求和争议焦点来进行,提升了庭审及案件质量,提高了当庭裁判率。在行政诉讼中,注重以案说法,引导双方达成共识,化解官民纠纷,所审理案件无上访、缠诉现象,实质性化解了行政争议。在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时,她试行要素式审查,实现了裁判文书的繁简得当,提高了审判质效。在司法救助工作中,她严格审查标准,切实做好司法过程中对特困当事人的救助工作,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
“铁娘子”用正气守护司法权威
张艳是出了名的“铁娘子”。她给自己立下“三不”规矩:不接受当事人宴请、不收受任何礼品、不办人情案。十年来,她经手的案件,无一违纪违法投诉。
法官这一职业,没有优厚的待遇,没有鲜花与掌声,有时还会遭受当事人的误解,张艳却无怨无悔,凭着对审判事业的热爱,以高度的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过硬的业务水平投身工作,以一身正气维护司法权威。她的敬业与担当也收获了多项荣誉,曾获评榆林全市政法系统“十佳法官”和“全市基层法院执法办案先进个人”“全省法院调研工作先进个人”,入选榆林市法学会法治人才库,承办案件入选“全市法院优秀庭审”。
法官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能力,更要有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张艳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人民法官的初心使命。
记者 宋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