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驼城“枫”景——崇文路派出所的平安答卷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01 09:29:19 编辑:郝莉娜 责编:王丹
在塞上古城榆林,“枫桥经验”绘就驼城“警”色。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公安榆阳分局崇文路派出所,辖10个社区、8.2万人,现有民辅警72人。他们以省公安厅“百千工程”建设标准化、责任清单化、发展智慧化“三化”要求为航向,深化“两队一室”改革,注入科技动能,“主动+预防”“传统+现代”“警力+民力”治理模式成效凸显,走出了一条多元共治的“塞上枫桥”新路径。
矛盾不上交:
多维加固治理网络
张阿姨和申大妈是邻居,因为拉电线,张阿姨无意破坏了申大妈的房子,双方为此争吵不断。社区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联合街道办事处、电力部门上门调解,成功化解矛盾,重塑邻里和谐。
崇文路派出所持续深化“警网融合”,发挥所长和社区民辅警进街道、社区优势,高标准运行警务室工作,同社区居委会融合办公,组织网格员、社区政法专干、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担任“社区警务助理”,实现警力下沉、力量整合、服务前移。创新“一看二坐三交流”调解法,设立“云上法庭”“五治议事小屋”,引入律师、法官、人民调解员等,法官释法、干部说理、民警融情,通过“三调联动”机制,把矛盾化解在源头,确保各类诉求快回应、风险早化解、问题能解决。 3年来累计化解矛盾1256起,调处率达98.2%。
平安不出事:
智慧赋能立体防控
2024年7月,刘先生由于忘锁车门,车内的18800元现金被盗。接到报警后,综合指挥室迅速研判锁定嫌疑人,两个小时后嫌疑人落网,被盗现金全部追回。
崇文路派出所深化“两队一室”改革,推动综合指挥室“智能化”建设,切实将重心转移到“一管三防”上来。夯实“主防警务”,构建“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体系,每天2辆警车、8名警力,“警保联勤”让街头巷尾警灯常亮。 730名“驼城义警”化身“平安眼”,延伸了巡防触角。推行行业场所“ 3+ ”监管机制、实有人口“分级分色”管理,实现警情下降、隐患清零。搭建智慧化管理平台,无人机定线巡航、5G执法记录仪实时传输、智能警灯、18路高空鹰眼、千路感知终端,构建起多维度立体防控网络。热力分析平台实时监测人流峰值,AI算法秒级预警异常聚集,实现精准布防,让隐患无处遁形,平安触手可及。
服务不缺位:
创新举措温暖民心
2022年10月,70多岁的王大爷从内蒙古乌海市乘车到达榆林北站后失联。家属报警后,派出所全警出动开展“地毯式”寻找,历时60余个小时找到走失老人,成功挽救了老人生命。
像这样的暖心警事不胜枚举,崇文路派出所推行“背包警务”,将工作“装”进包,为群众提供便携式服务。在警务室及暖心警务会客厅内设“警务超市栏”线上线下提供一窗式、自助式服务。打造“家门口的派出所”,整合居住证、行业许可等16类高频业务,提供“一窗办、跨省办、上门办”服务。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备身份证自助受理机、驾驶人自助体检机,群众再也不用“多头跑”,让“最后一公里”变为“最美零距离”。
“枫桥经验”,民心为桥。崇文路派出所的民辅警们用脚步丈量平安,用温情化解矛盾,用科技赋能实战,辖区13年来实现命案“零发生”,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4.6% 、10.7%,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派出所先后荣获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百千工程”示范派出所、集体二等功等荣誉,以“枫桥经验”新成效交出了一份“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平安答卷”。
通讯员 师帅 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