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试试看”的担当破“没办法”的困局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20 10:05:56 编辑:李 娜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面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有的干部一句“没办法”便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有的干部却带着“试试看”的韧劲,在政策框架内找路径、于资源限制中寻突破,最终啃下了硬骨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折射出干部队伍中两种境界的担当,更关乎事业发展的成色与温度。
“没办法”的口头禅里,藏着的是“不愿为”的惰性与“不敢为”的怯懦。细究那些动辄说“没办法”的干部,并非真的无计可施,更多是把“保安全”“不出错”奉为圭臬。他们在难题面前先算“政治账”“个人账”:怕创新突破触碰“红线”,就以“政策有规定”为由故步自封;忧探索失败影响前程,便把“条件不具备”当作挡箭牌。于是,“人手不足”成了拖延工作的托词,“情况复杂”成了回避矛盾的借口。这些看似无奈的表态,实则是把群众期盼晾在一边,让发展机遇从指尖溜走。这种心态若蔓延开来,不仅会凉了群众的心,更会拖慢改革攻坚的脚步。
反观“试试看”的行动里,跳动的是“主动为”的热忱与“善于为”的智慧。从浙江“千万工程”中基层干部骑着自行车挨村调研找对策,到深圳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探索,再到脱贫攻坚中驻村工作队“一户一策”的精准实践,哪一项成就不是在“试试看”中蹚出来的?“试试看”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理性探索——它要求干部既吃透政策精神,又摸清基层实情,在“上接天线”与“下接地气”的结合中寻找突破口;“试试看”也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凝聚群众智慧的群策群力,拜人民为师,从实践中寻找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正是这种“偏向虎山行”的闯劲,让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让“试试看”蔚然成风,既需要干部涵养担当的“底气”,更需要制度托举试错的“勇气”。现实中,一些干部之所以不敢“试试看”,源于“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这就需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把“三个区分开来”落到实处——区分敢闯敢试与胡干蛮干,区分无意过失与故意违纪,让干部在制度框架内卸下“怕犯错”的包袱。同时,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必须鲜明:对“没办法”的敷衍者及时“亮红灯”,让“躺平者”躺不住;对“试试看”的担当者大胆“给舞台”,让实干者得实惠。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允许试错、鼓励探索”的良性生态,让更多干部愿闯、敢闯、善闯。
时代的考题,从来不是轻轻松松就能答好的。少一些“没办法”的消极应付,多一些“试试看”的积极作为,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破解困局,方能在新时代的考卷上写下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案。
郭龍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