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当明“鱼熊之辨”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04 10:00:26 编辑:李 娜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的“鱼熊之辨”,道破了取舍之间的价值抉择。对年轻干部而言,成长路上从来不乏“鱼”与“熊掌”的考验,是选个人得失还是群众利益?是图短期政绩还是长远发展?是求安逸稳妥还是担当突破?这些选择的背后,藏着的是价值观的底色、初心的纯度。所谓“义”,便是超越个体私欲的价值准则,是年轻干部安身立命的根骨。唯有在取舍间明辨“义”之所在,才能在纷繁选择中守住方向,让成长的轨迹始终沿着正道延伸。

辨义利,锚定方向。义与利,本是人生选择的坐标系。义是公心所向、大局所系,利是个体所得、即时之获。年轻干部若辨不清义与利的边界,便容易在“利”的诱惑中迷失方向,把岗位当“私器”,用权力换“便利”,将政绩作“筹码”。辨明义利,不是否定合理之利,而是要让“利”服从于“义”,个人发展服从于事业需要,局部利益让位于整体利益,短期回报服务于长远价值。心中装着“义”的标尺,才能在利益面前保持清醒,哪些“利”该得,哪些“利”碰不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坚决不做,让每一次选择都锚定“为民”的方向。

守底线,筑牢根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里的“是心”,便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是“义”的具象化。年轻干部的底线,是纪律的红线不能踩,是群众的期盼不能冷,是初心的承诺不能忘。底线的失守,往往始于“小侥幸”,觉得“小事无妨”,结果“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认为“偶尔一次”,最终“积小错成大过”。守住底线,不是被动的“不犯错”,而是主动的“护根本”,把纪律规矩刻在心里,让群众立场融入血脉,用初心使命校准行为。唯有底线如磐石般坚固,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站得稳、行得正,让“义”的根基扎得更深。

明取舍,彰显本色。取舍之间,最见本色。年轻干部的成长,从来不是“全选”的坦途,而是在“舍”与“取”中淬炼担当。该舍的,是个人的“舒适区”,不愿走出办公室,就难以走进群众心里;不敢碰“硬骨头”,就啃不下工作难题。该取的,是为民的“责任田”,群众的“急难愁盼”再小也要放在心上,发展的“堵点难点”再难也要主动攻坚。明取舍,不是盲目“牺牲”,而是清醒的“坚守”,舍的是短期的“轻松”,取的是长远的“民心”;舍的是个体的“光环”,取的是集体的“实绩”。在取舍中把“义”字挺在前面,才能让行动的价值超越个体得失,彰显年轻干部应有的担当本色。

年轻干部的“鱼熊之辨”,辨的是价值观,守的是初心,显的是担当。义利之辨明,则方向不偏;底线之守牢,则根基不摇;取舍之分明,则本色尽显。唯有让“义”字成为心中不可撼动的“熊掌”,在每一次选择中舍“小利”取“大义”,舍“私我”取“公心”,才能在成长路上行稳致远,让青春的价值在为人民服务中绽放真正的光彩。

吕海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