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守“帮忙”边界线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7-09 10:48:00 编辑:李 娜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是共产党员的职责所在。但在现实中,个别干部没有把握好“帮忙”的尺度,突破了纪律的底线,让“帮忙”变了味,在败坏风气滋生腐败的同时,损害了干部队伍形象,侵害了群众利益。

慎始是谨慎“帮忙”的第一道防线。党员干部手中的公权力属于党和人民,“帮忙”绝不能随意开启权力滥用的“闸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从第一次“帮忙”起,就以党纪国法为标尺,牢牢守住原则底线。要牢记守住“第一次”,才能坚守“每一次”,在形形色色的“帮忙”面前,站稳脚跟、坚定立场,确保“帮忙”行为始终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运行。

慎微要求党员干部在细微之处见真章。“帮忙”之事无大小,每一次“举手之劳”都关乎原则底线。在项目审批中对资料瑕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政策落实时给熟人开启“绿色通道”、在大厅办事时给朋友“特殊关照”……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忙”,实则是对公平正义的侵蚀、对纪律红线的试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党员干部要对每一次“帮忙”都慎之又慎,严守规矩、一视同仁,不打折扣,以严谨细致的态度维护好群众利益和社会公平。

慎情考验着处理人情关系的智慧。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党员干部也有亲戚朋友,但如果被人情所左右,突破纪律红线,“帮忙”就会异化为“谋私”,导致公权私用,最终害人害己。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情与法的关系,帮忙时保持头脑清醒,始终以法律为准绳,以原则为底线,做到“情”不越“法”、“情”不损“公”。对不合理的请托,要敢于坚决说“不”,以清正廉洁的作风赢得群众真心信赖。

谨慎“帮忙”,不是不帮忙,而是要在法律、纪律的原则框架内,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要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把好“帮忙”之关,真正做到既帮出实效、又守住清白。

田欢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