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军:八年驻村路 乡村换新颜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4-30 08:12:47 编辑:李强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在乡村振兴浪潮中,有一位驻村工作队员,以八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助力吴堡县郭家沟镇车家塔村焕发新的生机。

这位驻村工作队员就是吴堡县水利局河库保护中心副主任王维军,他自2017年踏上这片土地,就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了这个村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成为村民心中当之无愧的“自家人”。

直面挑战 融入乡村

初来乍到,呈现在王维军眼前的是一幅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景象。车家塔村共有258户621人,有24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62户为贫困户,村民收入微薄,是典型的贫困村。为了维持生计,村内年轻人普遍外出务工,剩下老弱病残的留守人员平均年龄超过65岁。

“由于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发展产业实在是难上加难。”面对种种困难,王维军没有丝毫退缩,他深知要想真正改变村庄面貌,就必须深入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村庄的实际情况。于是,他走村入户,与村民们拉家常、谈发展,足迹遍布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他常说:“脚上沾多少泥土,心里就沉淀多少真情。”

为了拉近与村民的距离,王维军利用排查入户的时间,主动帮助村内老人购买药品、维修电视、义务理发、书写春联等,真是耍尽了“十八般武艺”。他还多次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化解矛盾纠纷。在村民寇根民的姑父和姑母不幸遭遇车祸之际,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开车将老两口送到医院救治。村民张海春家的水窖没水了,他马上借来水管,帮忙给水窖抽满水。村民王艳军和寇武堂因地界划分产生矛盾纠纷,他主动调解,促使双方互相谅解并重归于好。渐渐地,他成了村民心里的知心人。

积极奔走 改善环境

“驻村工作可不仅仅是帮助村民修修电饭锅、理理发、和老百姓拉拉家常这么简单。”王维军心里清楚,驻村干部更应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改善村内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他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协调各方资源将村里的土路进行拓宽和硬化,对部分易滑坡地段做了除险与加固处理,为村内所有的村民家里安装了自吸泵、净水器。在全村实施了卫生厕所改造工程,对所有完成入户道路、大门、围墙、院落、屋檐等改造的农户落实补贴政策,并在村里建起了幸福院。还争取到182万元资金实施了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谋划产业 振兴乡村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王维军帮助村里实施搭载产业和村集体自办产业相结合的模式,使村集体搭载前庙山光伏产业和利农裕民养猪场,每年分红均在16万元以上。创办起村集体土鸡养殖场,吸收村内的剩余劳动力,也为村民多余的粮食带来了销路。他还给村集体规划了80余亩蚕桑种植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

王维军借助农村小额信贷政策,帮助个户产业遍地开花。目前,发展土鸡养殖5户、羊子养殖8户、肉猪养殖1户,在村外创办综合门市部1户。其中,村民张秋平的羊子养殖达200余只,张小兵喂养的猪已发展至60余头。

车家塔村已于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2024年人均纯收入达16700多元。如今,村里环境更加宜居,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王维军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说:“能为村民们做点实事,这八年就没有荒废,村子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通讯员 韦江江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