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深挖“土”资源 放大“特”优势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7-16 23:30:14 编辑:李强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盛夏的子洲,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21.5万亩中药材铺展成绿浪,18.2万亩山地苹果缀满枝头,16.8万只绒山羊“安家”沟峁梁涧。这幅兴旺美景的背后,是子洲县“药果羊”三产融合,带动农户驶入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近年来,子洲县紧扣产业富民,以链式思维深挖“土”资源、放大“特”优势、壮大“产”规模,走出了“药果羊齐抓、一二三产融合”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截至2024年底,全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这些龙头企业不仅自身蓬勃生长,更用联农带农机制,让产业红利变成农户手中的“真金白银”。

抓住特色,擦亮“子洲味道”招牌

品牌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子洲县探索出“政府塑形象、企业推产品”的双轮驱动模式,让“药果羊”三张特色牌越擦越亮。

子洲县承办的全国首届黄芪产业大会暨第四届子洲黄芪产业发展大会,成了黄芪产业的“全国舞台”;国际羊绒交易大会上的成功签约,让“子洲绒羊”的名号走出国门。“清爽榆林·动感子洲·喜迎丰收”系列活动,果园采摘的欢笑、农特产品展销的热闹,不仅是丰收的庆典,更让“子洲山地苹果”等当地土特产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子洲味道”正沿着产业链飘向更远的地方。

科技赋能,锻造全链硬核实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子洲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顶尖科研力量,联动本地黄芪研究院、陕北山地苹果研究院及肉羊产业集群建设平台,为“药果羊”注入科技动能,形成完整产业链闭环。

当地的中药材产业里,黄芪是绝对“主角”。从单一原料种植到延伸出初级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7大系列50多个品种,价值链节节攀升,21.5万亩种植基地成了“绿色银行”。

18.2万亩山地苹果产业循着“稳规模、调结构、提品质、增效益”的思路,34个优良品种落地生根,龙头企业建起两条4.0智能苹果分拣线,精准分级让好果卖上好价,果农人均年增收稳稳多了1600元。

绒山羊产业更成了循环经济的典范。从种羊繁育到羊绒加工,从羊肉分割到羊胎盘利用,再到饲草种植、有机肥生产,“田间草—餐桌肉—高端绒—生态肥”的绿色链条闭环,涵盖6大产品类别,让“羊”产业实现最大效益。

龙头引领,激活联农带农动能

龙头企业是产业链的“主心骨”,更是带农富农的“火车头”。子洲县聚焦“药果羊”,培育天芪生物、陕果集团、应马安、浩丽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价值。

由6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牵头的农业产业化省级联合体,聚起集群效应,“龙头企业+基地+村集体+农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收购、务工就业等方式,把农户牢牢嵌在产业链上。

在黄芪种植基地,农户既有土地流转收入,又能在基地务工挣钱,年底还能拿分红;在苹果种植基地,果农跟着学技术、享红利,好日子看得见、摸得着。目前,龙头企业已有效带动1.8万余户农民,年助农增收达1.46亿元,产业发展的“蛋糕”正被更多人分享。

政策护航,厚植兴业发展沃土

企业茁壮成长,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子洲县印发了《子洲县县级领导干部包抓联系企业精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推动领导干部下沉一线,点对点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台了《子洲县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若干政策》,从财税、用地、人才等维度精准发力,帮企业强能力、拓市场,为其做大做强保驾护航。

政策扶持,企业发力,农户受益。如今的子洲,黄芪的药香更浓,苹果的甘甜更醇,绒羊的产业链更长。

通讯员 冯保成 高帅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