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洲县创新基层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强根基 社会治理提质效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4-22 15:10:43 编辑:康敬卓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走访群众
招聘活动
暖心驿站 通讯员 呼腾飞 摄
就业培训
健康检查
从城乡社区的“五级五长”服务网络,到化解矛盾纠纷的多元联动机制;从温暖人心的志愿服务品牌,到服务“三新”群体的红色驿站,近年来,子洲县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1 “五级五长”提质效——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王大爷,晚上7点文化广场有演出,不忙的话记得来看,顺便拿一下您要的降压药。”作为马蹄沟镇姜吴沟村的一名五级长,走访群众成为钟宝金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对钟宝金来说,一次次走访不仅能够宣传方针政策、发现风险隐患、收集社情民意,还能随时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苗家坪镇颐和社区党支部书记续慧每天都会打开“五级五长”微信交流群,查看村内群众在群里提出的问题和工作信息。作为三级长,他需要统筹协调全村3名四级长和9名五级长的工作。“现在我们的管理体系就像‘金字塔’,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管。工作的责权都变得清晰了。”续慧说。
近年来,子洲通过将全县划分为16个一级网格、66个二级网格、280个三级网格、616个四级网格和1375个五级网格,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分级建立的“五级五长”微信群,更是实现了信息收集、任务派发、进度跟踪、成效评估的全流程便捷化。
化解矛盾纠纷也是“五级五长”的重要职责之一。在裴家湾镇“说理处”,村民围坐在一起,在五级长李丰的主持下讨论如何调解刘某与村集体的土地纠纷问题。这种“积极排查、及时介入、多方联动、多元调解、群众评事”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已成为子洲县化解基层矛盾的重要法宝。2024年,全县通过“五级五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97起,解决民生问题1400余件。
“我们建立了‘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让基层治理中的难点问题能够得到快速响应。”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杜成林介绍,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小马拉大车”问题,清理规范村级证明事项27个,精简挂牌670余个,解决工作重复、报表繁琐等问题127个,全面规范了村级事项准入制度,推动基层从“忙事务”向“抓服务”转变。
2 志愿服务暖人心——绘就文明实践“新底色”
近日,一场志愿服务活动让何家集镇曹家沟村的广场热闹起来,志愿者分工明确,义诊区医护人员有的在为老人检查身体,有的在耐心解答健康咨询;理发区志愿者娴熟地为老人修剪头发;摄影区在“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中将老人的笑容定格。
这场志愿活动是子洲县“亲情暖心桥”关爱留守老人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在全县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地,为60周岁以上的留守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监测、事项代办等服务,目前已惠及1200余名老人。
近年来,子洲县聚焦“一老一小”“一贫一残”等特殊群体,培育选树了18批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在全社会营造了“尊老、爱幼、助残”的文明新风尚。其中,“辅具助残”活动为108名残疾人免费适配了轮椅、助听器等器具,“书送未来”活动为留守儿童捐赠训练图书2000余套。
除此之外,在每年的特殊时间节点和大型活动中,都少不了志愿者的身影。
在“春运暖程”志愿服务活动中,30余名志愿者在春运期间分布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场所,无偿为旅客提供引导咨询、行李搬运等服务,累计服务返乡人员8600余人次,让“志愿红”成为了春运人海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过程中,子洲县推出了“志愿积分”机制。志愿者可以通过参与活动积累积分,当时长和积分达到一定级别,将被授予相应的星级志愿者称号,并获得表彰奖励,同时还有机会参与省市最美志愿者评选。
2024年,子洲县向上级单位推荐评选“最美志愿者”2名、优秀项目6个,其中“亲情暖心桥”项目荣获榆林市志愿服务大赛铜奖,子洲县未来企业联合商会“党建引领促提升志愿服务展风采”志愿服务案例被省委社会工作部选用推广。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了大家投身志愿服务的热情与动力。
“志愿服务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我们正在积极筹建志愿服务联合会,统筹整合126支志愿服务队、5032名注册志愿者资源。届时将更好地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子洲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栋说。
3 新兴领域添活力——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当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即“三新”群体)不断发展壮大,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群体,但也面临管理难、服务难、发挥作用难等现实难题。为此,子洲聚焦“三新”群体在工作便利、职业保障、城市融入等方面的需求和困难,为其提供便捷服务、暖心关怀,激发“三新”群体干事创业新动能,引导“三新”群体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的重要力量。
子洲在县城的各个片区设立服务驿站,为“三新”人员以及户外工作者等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充电、饮水、休息、阅读等服务,目前已累计服务2000余人次,让“三新”群体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近年来,子洲不断扩充“爱心驿站”“暖心驿站”“红色驿站”站点数量,扎实做好服务保障,持续完善服务内容,引导各站点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使各类驿站真正成为广大“三新”人员、各类户外劳动者的重要后勤基地,打通服务联系新就业群体的“最后一公里”。
在子洲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返乡创业青年拓鹏龙正在向一批年轻的主播分享他的创业经历和直播带货心得,生动的案例和幽默的讲解风格不时赢得阵阵掌声。五年前,拓鹏龙曾是这里的一名学员,在子洲县“人才+项目+资金”创业孵化模式的助力下,如今他的农产品电商项目已实现年销售额1000万元,成为当地的“头部主播”。“这里不仅教会了我很多营销技巧,让我对电商的运营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为青年创业人员提供了办公场地、政策咨询、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让创业变得更简单。”拓鹏龙说。
此外,子洲县还组织召开了多场社会招聘活动,为“三新”群体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子洲县根据新就业群体的职业特点、工作方式和活动范围,制定有针对性的组织建设策略,将新兴领域发展中带来的“多元挑战”转化为“多元优势”,充分调动行业协会、街道、社区、园区、企业等的党组织力量,开展管理和服务。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记者 姬洲僕 通讯员 呼腾飞